遣僧澄收刈潼陽
下潠田將獲,東屯稼亦收。
厭煩吾老矣,為眾子行不。
一粒生何處,千箱慶有秋。
灌溪明日飯,今日已無愁。
下潠田將獲,東屯稼亦收。
厭煩吾老矣,為眾子行不。
一粒生何處,千箱慶有秋。
灌溪明日飯,今日已無愁。
下潠的田地莊稼即將收獲,東屯的作物也已成熟待收。我年老了,厭煩這些農事,你能為大家走一趟去處理嗎?每一粒糧食從何而來,如今能收獲千箱糧食值得慶賀豐收。明天在灌溪有飯吃,今天就沒什么可發愁的了。
下潠:地名。
東屯:地名。
為眾:為大家。
有秋:指豐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農事繁忙時,因年老力衰無法親自處理,便安排僧人澄去潼陽收莊稼,看到豐收在望而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農事豐收,突出特點是語言平實,記錄生活瑣事。展現了詩人對豐收的期盼與滿足,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場景。
靖節高風不可攀,
此巾猶墜凍醪間。
偏宜雪夜山中戴,
認取時情與醉顏。
萬峰圍繞一峰深,
向此長修苦行心。
自掃雪中歸鹿跡,
天明恐被獵人尋。
平吳專越禍胎深,
豈是功成有去心。
勾踐不知嫌鳥喙,
歸來猶自鑄良金。
枯貌自同霜里木,余生唯指佛前燈。少時寫得坐禪影,今見問人何處僧。
自有家山供衲線,不離溪曲取庵茅。舊曾聞說林中鳥,定后長來頂上巢。
波濤漱苦盤根淺,
風雨飄多著葉遲。
迥出孤煙殘照里,
鷺鶿相對立高枝。
渤澥聲中漲小堤,
官家知后海鷗知。
蓬萊有路教人到,
應亦年年稅紫芝。
小輪輕線妙無雙,
曾伴幽人酒一缸。
洛客見詩如有問,
輾煙沖雨過桐江。
滿目山川似勢棋,
況當秋雁正斜飛。
金門若召羊玄保,
賭取江東太守歸。
月午山空桂花落,
華陽道士云衣薄。
石壇香散步虛聲,
杉云清泠滴棲鶴。
江邊日晚潮煙上,
樹里鴉鴉桔槔響。
無因得似灌園翁,
十畝春蔬一藜杖。
草著愁煙似不春,
晚鶯哀怨問行人。
須知一種埋香骨,
猶勝昭君作虜塵。
敬亭寒夜溪聲里,
同聽先生講太玄。
上得云梯不回首,
釣竿猶在五湖邊。
手關一室翠微里,
日暮白云棲半間。
白云朝出天際去,
若比老僧猶未閑。
江上悠悠人不問,
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卻丁香結,
縱放繁枝散誕春。
日午空齋帶睡痕,
水蔬山藥薦盤飧。
林烏信我無機事,
長到而今下石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