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 其三 陪幕中餞孫無懷于郭希道池亭,閏重九前一日
檀欒金碧,婀娜蓬萊,游云不蘸芳洲。露柳霜蓮,十分點綴成秋。新彎畫眉未穩,似含羞、低護墻頭。愁送遠,駐西臺車馬,共惜臨流。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長是驚落秦謳。膩粉闌干,猶聞憑袖香留。輸他翠漣拍甃,瞰新妝、時浸明眸。簾半卷,帶黃花、人在小樓。
檀欒金碧,婀娜蓬萊,游云不蘸芳洲。露柳霜蓮,十分點綴成秋。新彎畫眉未穩,似含羞、低護墻頭。愁送遠,駐西臺車馬,共惜臨流。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長是驚落秦謳。膩粉闌干,猶聞憑袖香留。輸他翠漣拍甃,瞰新妝、時浸明眸。簾半卷,帶黃花、人在小樓。
草廬抱膝方臥龍,獰飆撼戶云埋峰。
凍鵲依依飛墮地,饑鷹側翅低盤空。
豈知水官夜鏖戰,鞭虬笞鳳驅前鋒。
茫茫萬里混一色,遠近高下俱迷蹤。
松標特立凜生氣,竹腰不折凌高風。
長江一派清不泯,浩浩獨行天地中。
小民祁寒易咨怨,君子守道惟固窮。
有雪無雪兩不問,仁耕義耨無歉豐。
君不見閉門無人僵臥處,任渠門外深丈許。
窮則當與凡民異,達則當為國之瑞。
何當燮理司化鈞,坐令寒谷回陽春。
散花天女繞蓮臺,
會見幢幡度世來。
愿到諸天歡喜地,
不知人世有離哀。
地上泉流府庫充,
艱難天與歲時豐。
他時若論關中漕,
合數蕭何第一功。
三五茅茨野老家,
晾衣竿上日西斜。
誰知別有秋光在,
屋角一棚豇豆花。
秋風聞雁思無聊,
故國懷人首重搔。
吳楚相望一千里,
月明歸路不知遙。
洛城春雨馀,夾道垂楊綠。
歌管綺樓人,朝朝歡未足。
挾彈冶游子,金丸手中把。
忽聽啼鳥聲,勒住青驄馬。
隨意拈毫消永晝。兜里愁心,怎奈眉峰皺。時節落花人病后。重簾不放東風透。
鏡里年來非是舊。綠暗紅稀,人亦成春瘦。一夜無情風雨驟。呢喃燕子如私咒。
楮生淡泊得天全,待制歸來伴一編。
貞白信能符雅望,丹青那復染時賢。
當今模楷從人式,不朽文章藉爾傳。
我擁百城思尚友,相將終日訂周旋。
小箔紅蠶亦耐饑,流黃辛苦復何辭。
夜翻線帖鐙無賴,曉謝鉛華鏡未知。
告語幾曾煩鴆鳥,勝人翻自悔蛾眉。
年年冷伴梅花住,誰見天寒倚竹時。
六萌未駕,忽瓊枝摧折,夭桃零落。留得崔徽風貌在,相見豐姿如昨。
十載天涯,浮萍風絮,苦恨郎情薄。深宵篝火,書成誰付鸞鶴。
從此天上人間,生離死別,一樣情懷惡。子夜歌成腸已斷,休唱丁娘十索。
最苦金閨,年年壓線,都為他人作。埋香何處,白楊衰草城郭。
終歲勤勞匹練成,
千絲一剪截縱橫。
此觀不為云章巧,
欲儉驕奢賭未萌。
高人能畫山中趣,
涼吹曉從天際來。
移畫此情紈扇上,
人間何處有塵埃。
浙西水平遠,浙東山偃蹇。
使君是中人,胸次極收卷。
佇舟固佳處,超覽更勝踐。
智匠一何深,天藏一何淺。
十載此重聚,寧知歲月遙。似因于越客,始得故人邀。
濁酒薰風度,長歌柳葉飄。仙湖有千頃,宜引海南潮。
入戶解衣坐,主人應不凡。結交澹于水,下食不疑咸。
燭剪空庭葉,風添當暑衫。無生有佳話,窗草夢中芟。
煙雨海棠花,春夜沈沈酌。
寒食清明數日間,人也須行樂。
不怕笛聲長,只怕風兒惡。
燭影紅酣寶篆香,樓上黃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