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汝霖三首 其二
圣門功業海同深,大禹猶曾惜寸陰。
知有詩書消永日,不將狐貉愧寒衾。
定心應已觀川逝,闊步何須嘆陸沉。
聞道北山蘭正好,果堪紉佩即幽尋。
圣門功業海同深,大禹猶曾惜寸陰。
知有詩書消永日,不將狐貉愧寒衾。
定心應已觀川逝,闊步何須嘆陸沉。
聞道北山蘭正好,果堪紉佩即幽尋。
圣人門下的功業像大海一樣深厚,大禹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陰。知道有詩書可以消磨漫長的日子,不會因穿狐貉皮裘而愧對貧寒的被子。內心安定應已領悟時光如河水般流逝,大步前行何須感嘆世事沉淪。聽說北山的蘭花正開得好,如果真值得佩戴就去幽靜處尋覓。
圣門:指圣人的門下,這里可能指儒家。
大禹:古代治水的英雄,夏朝開國君主。惜寸陰:珍惜每一寸光陰。
狐貉:指狐貉皮做的裘衣。
定心:內心安定。觀川逝:出自《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指感悟時光流逝。
陸沉:比喻世事沉淪。
紉佩:佩戴。幽尋:到幽靜的地方去尋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倡導人們珍惜時間、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人珍惜光陰、以詩書修身,展現儒家積極進取的價值觀。語言質樸,用典恰當,在倡導修身養性方面有一定的價值。
不見空山老,遺文都講知。
孤懷違世好,靜力定群疑。
貧借僧寮坐,閑為弟子師。
名山圖籍在,白首共相持。
又到山寒木瘦時,黃雞白日去如馳。
詩才已為塵勞盡,霜鬢空教海內知。
送遠添愁身是客,解憂無效酒盈卮。
夢中爭苦煩驚醒,櫪馬依墻龁斷萁。
洛下樽開,羨龍馬、精神奕奕。稱觴處、西山佳氣,南皮詞客。曳履容臺興禮樂,拂衣棋墅娛泉石。傍晴窗、紈素畫滄洲,煙云碧。
斟法醞,鵝笙炙。粉舞袖,烏衣集。正小春時節,肯教虛擲。鳳羽朝回頻問寢,蠅頭花底閑濡筆。論長安、福壽更誰同,君無匹。
燕麥爭飛,兔葵如簇。斜陽影外傷心目。十年此地盛樓臺,繁華一瞬驚吹燭。
幾絲垂柳寒塘,穩睡雙雙屬玉。樵歌魚笛,恍聽當時曲。草色月凄迷,鈴聲風斷續。
滾滾洪濤,瀟瀟暮雨。春云遮住春歸路。片云嶺外是江南,嶺中尚隔千重霧。
長年穩掛輕帆,欲趁東風飛去。灘高溜急,不放扁舟度。共是別離人,又添腸斷句。
四海舟車正大通,東西爰止總相逢。
三年得侍看成易,一別方追憶可重。
求道鉆攻資苦語,治詩撟引美神功。
古磚如石心如玉,持奉猶嫌比不同。
蛇幻殘碑紀,龍光古劍騰。
談心詩酒客,合掌水云僧。
樹老空胸腹,山重露脊棱。
小留楓徑坐,俗慮盡淵澄。
湖繞嚴城列象寬,
萬家臺榭水光寒。
片帆隱隱生遙極,
誰問曹溪意轉難。
疊疊青山是富春,
浮嵐暖翠隔江津。
孤村十日黃梅雨,
行盡松陰不見人。
村鎖寒煙定幾秋,
居人尚說錦纏頭。
無情最是春來水,
流盡桃花不管愁。
看山最宜秋,涉水偏當暮。
野鳥三兩聲,悠然出深樹。
一棹搖空煙,遠趁夕陽渡。
波光動山色,鷗鳥淡吾趣。
渚清不見人,但見打魚具。
宛轉芙蓉灣,中有漁家住。
夾岸亞垂楊,溪橋隔煙霧。
晚風吹我衣,曠然生妙悟。
劉江諸大宅,一礎不可尋。
遣此衣帶水,秾華變清深。
稍稍種桃柳,寡薄無繁陰。
聊借三人航,寫我五湖心。
燥吻甘止酒,茗碗自酌斟。
清曠人語絕,時逢禪叢林。
煙際聞相呼,三兩歸暝禽。
何必牛渚月,已足愜素襟。
得享一舸閒,勝擁千鎰金。
湛碧一泓泉,
中涵千古月。
不比天上輪,
三五有盈缺。
更于何處覓桃源,
此地端疑小洞天。
園林煙景快相親,兄弟招歡自主賓。銀燭金樽長夜飲,夭桃秾李一家春。
盛年共惜同為客,明月從來不待人。回首二毛搔漸短,不應辜負接?巾。
群季追歡興不孤,芳園嬌鳥喚提壺。名花自種還同賞,家醞新篘不待沽。
素魄影邊添蠟燭,綠茵深處布氍毹。可能后會頻相覓,長愿高陽作酒徒。
生怕老來先告老,
卻于閑處不禁閑。
不將黃卷遮雙眼,
便捲朱簾看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