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首 其七
人間無佛時,早是如來機。
世界無塵境,新看深妙奇。
若具此眼,便人天師。
忽有這漢,何用擬議。
人間無佛時,早是如來機。
世界無塵境,新看深妙奇。
若具此眼,便人天師。
忽有這漢,何用擬議。
當人間沒有佛的時候,其實早已蘊含著如來的機鋒。當世界沒有塵俗之境,會新發現深刻奇妙之處。如果具備這樣的眼力,便能成為人天師。倘若突然有這樣的人出現,哪里還用得著去揣度議論。
偈:梵語“偈佗”的簡稱,即佛經中的唱頌詞。
如來機:如來的機鋒、智慧。
無塵境:沒有塵俗污染的境界。
人天師:對高僧大德的尊稱。
這漢:指這樣的人。
擬議:揣度議論
此偈出自禪宗相關創作。禪宗強調頓悟和對佛性的直接體悟。在當時佛教發展過程中,禪宗盛行,眾多禪師通過偈語來傳達佛法、啟發弟子。這首偈可能是禪師為了引導修行者認識到佛性無處不在,鼓勵他們提升自身對佛理的感悟而創作。
這首偈主旨在于宣揚佛教的智慧和境界,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闡述佛理。在文學史上,這類偈語是佛教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世佛教思想傳播和文學創作有一定影響。
大廈寧將一本支,先生于此有深思。蜀楊已弭窺邊釁,惠廣曾調反側師。臺鼎誰為經濟侶,江湖且效儻忠祠。奄奄宋祚能延否,可是遺榮慕紫芝。
少年為郡肅清修,京洛相攜賦壯游。一去蔡邕誰倒屣,可堪王粲獨登樓。插天衡岳層層碧,繞郭湘江細細流。莫向秋風悲日遠,長沙今得比中州。
略讀古書驚意遠,細揉倦眼已更深。蛙聲與雨爭清脆,耳廓和心語判評。一歲重來春里坐,平生不厭夢中行。華胥國里蓮光潔,稍脫春衫便往親。導夏蟬聲追春至,微歡漸可寄小盅。山沉夜枕鬢花墜,月及笄年玉頰豐。醉里清孤娛薄影,夢中雜遝擁多朋。不識關山萬里險,精魂渺渺度遙空。清明初盡黃梅繼,偶露陽光若笑佳。籜粉隨風香一季,茅菇得雨炙千家。屢催涼簟蟬聲殷,漸奪清衾月態佳。早識流連易消氣,掣鯨此手忽宜瓜。稚兒病父共扶將,至味人間在故鄉。肉末清烹茅草菌,椿尖略點鯽魚湯。消磨二月仍三月,釣盡山光與水光。廿載真如呼吸耳,孤墳柏老子須長。
斷磯漂渺駕危亭,欄檻孤高見杳冥。牛渚波濤通海白,溧陽煙樹入淮青。騎鯨夜憶游仙月,泛鹢春浮奉使星。萬古憑高一回首,玉壺清酒莫教醒。
頃刻墨云壓大江,人言煙雨莽蒼蒼。扁舟一葉迎風浪,不問誰家又霸王。
幾飯南山佛老宮,詩昌譚勝每舂容。不妨重就山間宿,蔬筍香茶未闕供。
除夕愁難破,還家夢愈頻。十年江海客,孤館別離人。殘漏聽還盡,寒燈坐愈親。梅花滿南國,誰寄一枝春。
泉源出山下,蒲生遍汀曲。波中演漾春,沙際參差綠。離離映寒草,冉冉依荒竹。發地辟蘭皋,臨流葺荷屋。
老守詞鋒陋詰盤,腹中書籍五車寬。新詩啟我題蘭在,海角名家莫浪看。
春沼芙蓉滿,離懷凄不任。浮花憐妾貌,流水見郎心。芳草前宵夢,香衣異日吟。迢迢南浦路,波綠又傷今。
日日承恩活計長,中丞福祿任商量。出門有句為君道,雪與梅花一樣香。
一搭山村一搭奇,不堪風物索新詩。稻花雪白糝柳絮,柘子猩紅團荔枝。行者自愁居者樂,晴時即熱雨時泥。問知桐汭多程在,未說宣城與貴池。歇處何防更歇些,宿頭未到日頭斜。風煙綠水青山國,籬落紫茄黃豆家。雨足一年生事了,我行三日去程賒。老夫不是如今錯,初識陶泓計已差。
長相思。久離別。兩心同憶不相徹。悲風凄。愁云結。柳葉眉上銷。菱花鏡中滅。雁封歸飛斷。鯉素還流絕。
青田望不極,野水夕離離。落日諸山暮,歸禽獨樹枝。高吟宜野靜,杖屨失秋悲。自覺塵機少,幽行步每遲。
賣藥到春城,相逢歲又更。會難疑作夢,癡絕轉多情。把酒為鯨飲,吹簫學鳳鳴。不知江海上,白發為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