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母壽歌
大兒行年七十馀,矯如海鶴淩煙墟。為官豈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親娛。小兒行年六十四,壯志翩翩若奔驥。昨辭親舍叩帝閽,今拜儒官過鄉里。近聞小兒赴文僚,猶記大兒曾入朝。三釜從知屈捧檄,五斗何曾輕折腰。借問高堂今何歲,兩兒垂白堂前戲。承顏徇祿各有人,長已歸田少者仕。謾說麻源是女身,須知南岳降夫人。回看桂海鸞長度,卻望綏山桃自春。
大兒行年七十馀,矯如海鶴淩煙墟。為官豈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親娛。小兒行年六十四,壯志翩翩若奔驥。昨辭親舍叩帝閽,今拜儒官過鄉里。近聞小兒赴文僚,猶記大兒曾入朝。三釜從知屈捧檄,五斗何曾輕折腰。借問高堂今何歲,兩兒垂白堂前戲。承顏徇祿各有人,長已歸田少者仕。謾說麻源是女身,須知南岳降夫人。回看桂海鸞長度,卻望綏山桃自春。
谷轉盤千騎,潭深靜一泓。
魚迎斜照出,禽雜野風鳴。
捫石苔偏滑,分流水益清。
悠然愜心賞,歸路月華生。
戲馬臺邊駐馬蹄,
回廊曲院總攀躋。
秦郎前日曾來否,
試拂凝塵覓舊題。
送盡殘春始到家,
主人愛客不須嗟。
紅泥煮酒嘗青杏,
猶向臨流藉落花。
疏星圍碧玉,秋氣正平分。
共持今夕酒,又減去年人。
白發來千丈,青山忽數墳。
年光付流水,萬物信乾坤。
晚有悲秋意,秋來此夜分。
可憐清夜酌,盡是白頭人。
紫蓋終攜病,朱陵愿卜墳。
誰能天地外,別去覓乾坤。
古人重生男,豚酒慶親戚。
桑弧射四方,言有四方役。
奉璋比德性,墮地要膂力。
如何晉公子,安樂忘所適。
空谷媚幽姿,
寒花抱一枝。
秋風吹不息,
搖落復誰知。
授邑曲梁澤,君行笑割雞。
地雄漳水北,城倚太行西。
趙璧銜山出,燕駒向月嘶。
戴星秋省稼,禦雪夜裝綈。
百廩黃金堰,千家白馬堤。
分符仍重寄,塌羽未卑棲。
才子憐徐干,詩名似萬齊。
恩偏移內甸,游不號愚溪。
酒送雙藍尾,書成幾赫蹄。
陸沉猶有客,相憶在銅閨。
酸風密霰歲侵尋。千里盡霾陰。
記獨夜遙天,幾疊怨詞,曾費哀吟。
便護得、爐溫不散,也自覺蕭森。
愁難斷、荒村倦侶,春人消息沉沉。
不敢殷勤拜露香,
滿衣涼月動輝光。
初時被選同年者,
已有升居在繡房。
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平居鴆毒猜。況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
大旆傳聞發武昌,歸舟復道抵維揚。
幾年風月欠李白,今日河山須子長。
要為中興考形勢,豈徒馀事著文章。
翩然欲去無翎翅,自嘆不如鷗鷺行。
貴為公相不如歸,一夕飄然去不知。樂在五湖風月底,扁舟載酒對西施。
能為明哲保身謀,富貴功名總罷休。早向急流中勇退,歸來閑伴赤松游。
棨櫚葉碎風索索,
枇杷子熟煙冥冥。
黃鸝三請我未出,
白酒一樽君小停。
蜀山消雪蜀江深,郎來妾去斗歌吟。峽中自古多情地,楚王神女在山陰。
魚復浦上石累累,恰似儂心無轉回。船歸莫道上灘惡,自牽百丈取郎來。
江水出峽過夔州,長流直到海東頭。郎應若有思家日,應教江水復西流。
躑躅花紅鴨鴆飛,黃牛廟下見郎稀。大艑攤錢賣鹽去,短釵簪葉負薪歸。
妾愛看花下渚宮,郎思沽酒醉臨邛。春衣未織機中錦,只是長絲那得縫。
楓林樹樹有猿啼,若個聽來不慘凄。今夜郎舟宿何處,巴東不在定巴西。
地老天荒萬事非,徵書迢遞此心違。
遠游關塞身將老,何處山陵淚獨揮。
著作必傳羞待訪,鄉園雖好忍思歸。
雙松謖謖經行處,惟有祠堂傍夕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