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淵明
人生本無事,況我麋鹿姿。
一墮世網中,永與林壑辭。
此行獨何事,豈不為寒饑。
弱歲慕古人,頗覺世好卑。
那知齒發邁,終然此心違。
春風到山澤,魚鳥亦知時。
吾行何日休,流目瞻長岐。
且用陶翁言,一觴聊可揮。
人生本無事,況我麋鹿姿。
一墮世網中,永與林壑辭。
此行獨何事,豈不為寒饑。
弱歲慕古人,頗覺世好卑。
那知齒發邁,終然此心違。
春風到山澤,魚鳥亦知時。
吾行何日休,流目瞻長岐。
且用陶翁言,一觴聊可揮。
人生本就沒什么煩惱事,何況我有麋鹿般自由的天性。一旦落入世俗的羅網,就永遠與山林告別。我獨自奔波是為了什么,不過是為了免受饑寒。年少時仰慕古人,覺得世俗喜好很卑下。哪知道年歲漸長,最終還是違背了初心。春風吹到山澤,魚鳥也感知到時節。我的奔波何時才結束,放眼望向漫長的歧路。姑且用陶淵明的話,暫且舉杯暢飲一番。
麋鹿姿:像麋鹿一樣自由閑散的姿態,比喻不受拘束的天性。
世網:指塵世的羅網,喻指世俗的束縛。
弱歲:年少的時候。
世好:世俗的喜好。
齒發邁:指年齡漸長。
流目:放眼、遠望。
長岐:漫長的岔路。
揮:舉杯飲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年少時心懷理想,不認同世俗,但隨著年齡增長,為生活所迫陷入世俗事務,違背了初心,在這種心境下創作此詩。
主旨是表達對自由的向往和對違背初心的無奈。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上體現了對陶淵明詩歌風格的學習和繼承。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