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寄求道人
天工憒憒春無力,桃李顰心少顏色。
夢中矯首望三山,我是東南未歸客。
巖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規。
遙知草木代說法,豈是畫餠隨兒嬉。
此身分不過朝市,何日相從拂衣袂。
豈容陶令載白蓮,會作鄭虔書落柿。
天工憒憒春無力,桃李顰心少顏色。
夢中矯首望三山,我是東南未歸客。
巖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規。
遙知草木代說法,豈是畫餠隨兒嬉。
此身分不過朝市,何日相從拂衣袂。
豈容陶令載白蓮,會作鄭虔書落柿。
上天昏聵使得春天也沒了生機,桃李都愁苦著沒了光彩。夢里抬頭遙望海上三山,我是東南方還未歸鄉的游子。在山林溪谷中交往的友人姓支,相思時江上月已近半圓。遙想那草木都仿佛在代佛說法,這豈是像畫餅哄小孩一樣。我這身子難以融入朝廷與集市,何時能與你相伴拂動衣袖。怎能容許像陶潛那樣載著白蓮,而要像鄭虔在柿葉上書寫。
憒憒:昏亂、糊涂的樣子。
顰心:愁苦之心。
矯首:抬頭。
三山:傳說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支:這里可能代指有道行的僧人,如東晉高僧支遁。
規:圓形,這里指月亮。
代說法:指草木仿佛能代替佛宣講佛法。
畫餠:即畫餅,比喻空想。
朝市:朝廷和集市,泛指名利之場。
拂衣袂:揮動衣袖,有歸隱之意。
陶令:指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
載白蓮:相傳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建白蓮社,陶淵明曾應邀參加。
鄭虔:唐代畫家、詩人,曾在柿葉上練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政治或生活不如意的階段,對現實感到失望,渴望遠離世俗的紛擾,與友人一起追求精神上的超脫。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意象豐富、用典巧妙,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突出,但展現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學素養。
城上猶吹角,
官廳已罷更。
粗疏知我性,
懶惰亦人情。
入被嚴霜冷,
橫窗半月明。
翻身更甘寢,
雞唱第三聲。
高城枕浩渺,層層壓崔嵬。
路繞清陰上,山分爽氣來。
天低風動幕,空迥月浮杯。
遠眼征帆盡,涼襟細雨開。
行人望蓬島,游客比春臺。
豈獨登臨勝,扶傾不易才。
冬夜一何永,幽房寂無侶。
青燈弄微風,敗葉鳴疏雨。
凄涼角聲動,悲散穿云去。
展轉臥書帷,羈愁欲誰語。
傾蓋逢吾喜,開樽為子斟。
笑談天下事,忠義古人心。
戢翼丹霄遠,藏鱗赤壁深。
彈冠行且起,朝列遲華簪。
除詔移關陜,征途半斗牛。
落帆江蒲月,躍馬戍垣秋。
蔥嶺霜吹劍,龍堆雪點裘。
兵家破竹勢,幕府涌泉謀。
且作從軍樂,安知出塞愁。
觀公頗豐下,努力取封侯。
君住水西我水東,東岸波生西岸風。
哀哉中截錦繡段,上襦下裳各一半。
小星隆隆怒且鳴,前驅貪狼后欃槍。
何如盡遣收芒角,惟放當天皓月行。
溪邊穿小徑,寺后起幽軒。
伐使惡木盡,養教修竹繁。
閑聽漁唱靜,臥隔市場喧。
疏快宜人處,追惟子美言。
入門已可愛,
庭戶復清陰。
更有池臺邃,
相連花木深。
山川供隠幾,
風月伴抽簪。
七十須渾黑,
知公但養心。
復靄重沙望不窮,
坐收千里一樽中。
天邊江漢波濤闊,
地下神仙窟宅通。
窗影偷來湓浦白,
簷光飛入沔城紅。
豁然已盡登臨興,
云閣章亭謾在東。
牡丹意態已無窮,
況是連房鬭淺紅。
曉色競開雙萼上,
春光分占一枝中。
娥英窈窕臨湘浦,
姊妹輕盈倚漢宮。
只為多嬌便相妬,
芳心相隔不相同。
地形磅礴接匡廬,
曠野人煙乍有無。
棲畝稻粱方待獲,
識家雞犬各隨呼。
農耕半嶺如僧衲,
牧跨羸牛似畫圖。
官守投閑省墳柏,
滿林霜露涕沾濡。
春陽已出地,冰雪尚崢嶸。
半作泥涂濕,尤妨車馬行。
溪流成小派,海氣亂新晴。
湮鬰須披豁,誰同上古城。
滅燭恐招蚊,迎風罷掩門。
讀書都已廢,就枕益加煩。
缺月籠煙淡,群星帶暑昏。
徐行得住處,荷葉滿南軒。
吾身當老此園中,
世路崎嶇幾萬重。
且飽稻粱隨雁鶩,
盡將云雨付蛟龍。
求閑有志終須得,
招隠何人肯見從。
且為莆田朱處士,
比鄰先種七株松。
小雨初收深夜涼,
杖藜徐步立回塘。
一天星月清人意,
四面芙蕖遺我香。
大隠嘗聞在朝市,
昔人何必濯滄浪。
應官粗了心無事,
便是逍遙物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