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忍禪游方
人言祖意不可說,未動唇吻先卷舌。
雖然說著也不妨,道火何曾口邊熱。
若作說會一重關,不作說會萬重山。
自家肚皮自家劃,莫被傍人開眼瞞。
忍禪少年心踴躍,買雙草鞋穿兩腳。
天臺南岳走一遭,鐵額銅頭須撞著。
人言祖意不可說,未動唇吻先卷舌。
雖然說著也不妨,道火何曾口邊熱。
若作說會一重關,不作說會萬重山。
自家肚皮自家劃,莫被傍人開眼瞞。
忍禪少年心踴躍,買雙草鞋穿兩腳。
天臺南岳走一遭,鐵額銅頭須撞著。
人們說祖師的旨意難以言說,還沒張嘴就先退縮。其實說出來也無妨,就像說火,嘴巴也不會熱。若把它當作能說清楚的,那是一重阻礙;若認為不能說清楚,那更是困難重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別被旁人迷惑。忍禪年少熱情高漲,買雙草鞋穿在腳上。去天臺、南岳游歷一番,定會遇到有真本事的人。
祖意:祖師的旨意、禪理。
卷舌:退縮、不敢說話。
作說會:當作能說清楚來理解。
劃:謀劃、決斷。
傍人:旁人。
踴躍:形容情緒高漲。
天臺南岳:佛教名山,代指修行之地。
鐵額銅頭:比喻有真才實學、修行高深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當時佛教禪宗盛行,禪理的領悟和傳承是修行者關注的重點。詩人可能看到忍禪少年有游方修行的意愿,便創作此詩給予鼓勵和指引,希望他能在實踐中探尋禪機。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忍禪少年勇敢游方修行,探尋禪理。其特點是用通俗語言闡述深刻禪理,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當時禪宗修行注重實踐體悟的風氣。
我愛秦風勁,無衣不自謀。美人居板屋,女子解戎辀。岳走三峰勢,河吞八水流。君從關內至,意氣正橫秋。
欲尋修禊事,屢問辟疆園。車馬塵方靜,鶯花日稍暄。饌蒲供早食,班草對清尊。莫謂過逢易,三生此共論。
飛來峰下待僧歸,恍若鐘聲隱翠微。獨上冷泉亭外望,暮山紅葉映禪扉。勾留三日欲焉如,花港投閑且駐車。一水游酣觀自在,我非莊子不知魚。
東風吹上碧桃花,春思無窮日影斜。老大他鄉憐病客,寂寥無酒負詩家。坐看夜半留殘燭,度過時光喚煮茶。自愧菲才耽祿久,天涯流落敢咨嗟。
江上望,郎在木蘭舟。遠水孤帆天漠漠,斜風細雨水悠悠。歸去不勝愁。
畫戟門開宿草新,一過此地一沾巾。歸來燕子驚新主,開到梨花又暮春。雨榻無因連海曲,星槎何處泊天津。夢中相見猶平昔,翻訝傳來信未真。
今夕知何夕,都如未病時。重陽莫草草,剩作幾篇詩。
臘去三朝雪,春來十日冰。棹鳴寒玉破,舟白浪花凝。客夢天無際,人煙樹幾層。吳江沙月暝,雁影落漁燈。
漁翁家在何許,慣宿蘆花不歸。昨夜江村欲雪,百錢買得蓑衣。
此身如飛蓬,出門掉兩臂。空囊貯太虛,浮云行大地。何物緊相隨,腳底煙嵐氣。違山一百日,不覺秋風至。歸來見故人,笑我須眉異。窘步涉丘園,荊棘集如猬。饑虎伺人餐,猰犬當路吠。憂來不能語,猛忍風前淚。且復入我室,還坐心如醉。殘書紛滿床,大半塵埃積。夜燈鑒孤影,形影和燈睡。隔橋磬一聲,喚醒歸人寐。多謝擊磬翁,微言昨相示。卻起誦來篇,眼暗不識字。
時無閏月那成年,廟有先君豈上賢。魯國從來秉周禮,文公何事獨無天。
暝色中原迫,南荒匿此身。逢鷗疑自海,游子莫驚塵。高視竟何見,危言知我真。幾時開片月,天水蕩無垠。
畫舫乘春滿載書,阻風聊傍野洲居。此時獨坐愛騎鶴,何處老翁來賣魚。飛云漫逐海鷗遠,鳴雨漸敲江樹疏。莫言散局有底急,湖上草深方待鋤。
先生學力定如山,應世無非意所安。一語令人深味處,不言容易祇言難。笑談終日任天真,和氣春風自襲人。畢竟胸中無適莫,不妨一世總相親。人言西府厭編摩,歸臥方山意若何。出處無心亦無累,寧知世上有風波。眼觀榮辱等虛空,強著衣冠與世同。長夏清風秋夜月,高懷應不忘山中。天然廉素匪沽名,秋入滄浪徹底清。蠻舶珍奇縱山積,歸囊應比去時輕。一時人物到如今,人望先生日已深。愿以蒼生置懷抱,勿因空谷有遐心。
迢迢歌吹臺,淅淅雞鳴雨。秋風飄繡幕,紫燕辭朱戶。君子曠音塵,昔夢儀形睹。中誠誰為鑒,旭日生珠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