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良臣登云閣 其二
丹楹崛起拂云端,平步危梯入廣寒。
脫屣佇當騰鶴馭,飛鳧終擬附鵬摶。
半天風雨憑欄詠,萬里江山指掌看。
十二樓臺多勝概,慚無詩思剪裁難。
丹楹崛起拂云端,平步危梯入廣寒。
脫屣佇當騰鶴馭,飛鳧終擬附鵬摶。
半天風雨憑欄詠,萬里江山指掌看。
十二樓臺多勝概,慚無詩思剪裁難。
朱紅的柱子高高崛起直拂云端,沿著陡峭的梯子輕松地登上高處仿佛進入廣寒宮。像脫掉鞋子般灑脫地等待著乘鶴飛升,如同飛鳧一樣最終期望能附在鵬鳥的背上乘風高飛。在半空中憑欄吟詠著風雨,萬里江山仿佛就在手掌中清晰可見。十二座樓臺有很多美妙的景致,慚愧自己沒有詩思難以對這美景進行裁剪描繪。
丹楹:朱紅的柱子。
平步:平常步行,這里指輕松登上。危梯:高而陡的梯子。廣寒:廣寒宮,傳說中月中仙宮。
脫屣:脫掉鞋子,比喻看得很輕,無所顧戀。佇:等待。鶴馭:仙人駕鶴飛行。
飛鳧:傳說中仙人能化身為鳧飛行。鵬摶:大鵬展翅高飛,比喻奮發有為。
十二樓臺: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這里指登云閣周邊的樓閣。勝概:美景。
剪裁:這里指用詩來描繪美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覽良臣登云閣時所作。當時登云閣可能是一處著名的景觀建筑,吸引文人墨客前往。詩人登上此閣,被其高聳的建筑和周圍的壯麗景色所震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登云閣的壯麗和周邊的美景,表達詩人的豪情與感慨。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開闊、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游覽名勝時的創作風貌和情感表達。
百慮靜中起,旋向靜中消。早知生即滅,始信起徒勞。
莒溪環翠入瓢湖,古木云莊即舊居。每種秫田秋釀酒,剩收桐子夜觀書。雪晴度嶺閑騎犢,客至沿溪旋打魚。老我塵中無隱處,借君余地著茅廬。
不謂行藏異,相期共入林。膠中空色相,弦外有知音。潭虛云寫影,天靜月當心。珍重臨岐意,清江未當深。
圣德高千古,慈闈十萬春。地維傷絕紀,月彩忽韜輪。應物歸先識,憂民感至仁。神儀雖已閟,遺范不埃塵。
久獨佇。城隅路。這回待我在何處。說來又不來,秋風吹檐樹。吹檐樹。不辨傷心語。
長懷七月望,赤壁有人游。此夜復明月,吾亭如小舟。笛聲兼籟起,槎影帶星流??蛣拥歉吲d,臺峰最上頭。
鄱陽江上五見雪,鄱江樓上風栗烈。廣文先生不畏冷,弭棹登樓興清絕。筆端妙語出離騷,酒后剛腸吐名節。芝堂假守老鄉人,明日仙舟那忍別。
鳳樓翼翼開天居,故老相傳百載余。過客遙看黃幄座,侍臣長奉紫泥書。碧窗齊臨石睥睨,朱棟或畫金龍魚。嗚呼成祖勞開創,金扉翠牖何雄壯。八圣龍飛撫御床,千官虎拜瞻仙仗。今皇有道如先皇,垂衣日日開明堂。祝融胡為太亡賴,炎火頃刻令飛揚。雷霆云雨尚不息,人力何以施剛強。玉陛千尋碎如雪,千人萬人爭吐舌。大內深嚴孰敢窺,九陌惟聞棟梁折。蓬萊雙闕中天起,射日雕甍倏然毀。白頭內監難走藏,紅顏宮女多焚死。御柳宮花赤焰中,金輿玉座寒灰里。古今災變那有常,成湯旱魃堯洪水。天意由來本至仁,朝廷豈乏皋夔臣。即今修省行何政,旅客心勞日問人。
臘盡接春將,孤眠枕被涼。朝興驚六出,午晏俛千篁。兀坐愁空甕,群棲塞壞墻。摶酥幾鶴卵,絮柳未鵝黃。堪取為毬打,行看掛霤僵。明年從大有,連歲卻馀殃。見說開元寺,重新古道場。一髡擔化主,十殿敞閻王。猶記迎春昔,長頹此地觴。解姬捎誕馬,蠻子襖綿羊。樓角嬌波聚,亭椒嫩采妝。百壚忙酒保,四郭擠村娘。獸圈攘牛土,蟲枝試鳥簧。不知今日賞,還有此風光。
紅塵蹤跡自蕭疏,風雪誰停過客車。俠氣未能忘擊筑,酒狂那復記尚書。七言不數題詩列,六百應慚賜俸馀。同病王郎最相惜,綠羅中夜舞長裾。
留都實舊邦,萬年等豐鎬。鐘山接石城,長江復環抱。太平多歡娛,曹務亦稀少。眷焉心所知,相與事幽討。慕類情每殷,結盟以為好。休浣迭命觴,意氣恒傾倒。篇翰各自雄,聊此謝塵擾。服義畏友朋,群疑互質考。
秋水流何急,魚梁欲上難。風雷爭一石,煙雨失諸灘。渡口鳴蟬亂,人家落木寒。青山千萬轉,不得見東安。
雀啄棠陰鶴臥庭,琴彈花院晝泠泠。欣傳仙吏飛雙舄,空笑梁鴻守一經。草莽豈忘深雨露,布衣只合老山靈。六年未識君侯面,自愧題詩上畫屏。
八十二回寒暑更,渭川同釣不同情。老夫獨捲絲綸坐,坐到東溟月又生。
何時歸到望仙鄉,故舊相迎興味長。六月海風吹溽暑,瓜田白酒稔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