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司業二首 其一
春浮花氣擁門闌,星昴神嵩瑞世間。
一字夢靈通洛學,諸儒文弊隔賢關。
巨源淳德真金玉,吏部高名信斗山。
此去致君堯舜上,黑頭卿相自朱顏。
春浮花氣擁門闌,星昴神嵩瑞世間。
一字夢靈通洛學,諸儒文弊隔賢關。
巨源淳德真金玉,吏部高名信斗山。
此去致君堯舜上,黑頭卿相自朱顏。
春天里花香浮動簇擁著門欄,星宿和嵩山的祥瑞降臨世間。夢中一字通靈領悟洛學精髓,眾多儒生文風弊病難入賢關。您品德淳厚如真金美玉,吏部的高名如同北斗泰山。此去輔佐君主定能讓君主比肩堯舜,年紀輕輕就能成為卿相容顏紅潤。
春浮:春天的氣息浮動。
門闌:門的欄桿,借指家門。
星昴神嵩:星宿和嵩山,代表祥瑞。
洛學:北宋程顥、程頤以洛陽為中心形成的學派。
賢關:賢人出入的關口,借指賢才的境界。
巨源:可能是指人名,這里用來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吏部:古代官職名,這里可能指高司業的職位或其具有的威望。
斗山:北斗和泰山,比喻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的人。
致君堯舜上:輔佐君主,使君主的功績超過堯舜。
黑頭卿相:指年紀輕輕就做了高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高司業即將有重要作為或任職時創作。當時社會或許對賢才有所期待,詩人看到高司業的才華和品德,便創作此詩表達贊美與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高司業的品德和學問,期望他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樹。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優美、用典恰當,表達了積極向上的情感。在文學上展現了當時文人對賢才的推崇和對政治清明的期盼。
蜿蜒粉雉枕寒汀,闊著清苕碧界塵。帆落水晶宮未曉,素花開盡一溪蘋。
日日潛心向伏羲,曉窗高詠立春時。梅花滿樹方驚眼,又對千紅萬紫時。
向來結綬事華勛,老去抽簪愛水云。但得松筠無異藥,何妨鳥獸與同群。
侁侁申周,四科與儔。逸駕文圃,鼓枻儒流。冠佩既燕,言動允休。邵陵得封,可想清修。
詩書伴我真多事,云臥天行意自閒。半世論交遍天下,眼中惟覺有青山。
五湖夜月路茫茫,花落春歸欲斷腸。客枕不離鴛枕冷,家書猶會鯉書長。親年喜老憑供旨,京寓怕寒望寄裳。回首不堪千點淚,五湖夜月路茫茫。
昨朝華宴想清歡,今日床頭未整冠。已恨酒腸孤夜醉,更驚病骨怯春寒。多情條脫參差是,一抹琵琶錯雜彈。老眼眵昏正無緒,爐薌燼冷對蒲團。老來病是惡因緣,白晝明窗思悄然。欲住又傾連夕雨,半醒似醉困人天。近拈吟筆塵欺硯,遠想江樓浪拍船。滿院杏花紅欲放,何時長笛醉風前。
梅子酸時甘愈覺。變盡晴陰,池隙花光弱。柳眼向人青似昨。休將律細勞僧縛。泉路詩心應有托,漠漠長川,霧比黃衫薄。爛了中央兼四角。山河貌若棋誰著。
繞樹迎檐手自攀,芳華一別幾時還。隔山染黛眉生彩,近水浮波瀔有斑。遲暮莫深公子怨,清虛欲儗道機閒。菀枯榮謝須臾事,便好求丹學駐顏。
霖雨堂成增氣象。麟袍敕賜來天上。共羨龍頭老狀元,雅稱鳳池真宰相。鹓班著處人瞻仰。衣被新恩夸浩蕩。更看高閣畫儀形,要使蒼生諧屬望。
小樓竊竊初蟲語。乍歇梧桐雨。玉鉤試貼鎖窗斜。新涼吹夢角,幽思到天涯。冰弦漫撫鴉云亸。舞袖嬌無那。年年此夕總相同。煙凝秋影碧,酒漾蠟燈紅。
二祖無端向少林,庭前立雪到腰深。直饒覓得心無有,未免全身被陸沉。
佳章雒誦屢回環,最有文緣是此山。卷石不知如許大,一經題品別靈頑。
不作金門賦,胡為匹馬行。親朋愁遠道,生死見交情。望處關云黑,臥來江月清。早歸余尚在,海角待升平。
仰彼朔風,用懷魏都。愿騁代馬,倏忽北徂。凱風永至,思彼蠻方。愿隨越鳥,翻飛南翔。四氣代謝,懸景運周。別如俯仰,脫若三秋。昔我初遷,朱華未晞。今我旋止,素雪云飛。俯降千仞,仰登天阻。風飄蓬飛,載離寒暑。千仞易陟,天阻可越。昔我同袍,今永乖別。子好芳草,豈忘爾貽。繁華將茂,秋霜悴之。君不垂眷,豈云其誠。秋蘭可喻,桂樹冬榮。弦歌蕩思,誰與銷憂。臨川慕思,何為汎舟。豈無和樂,游非我鄰。誰忘汎舟,愧無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