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天臺 其二
天臺五百尊者,受盡秀峰供養。
更引秀峰禪和,費他草鞋拄杖。
初說石梁橫空,次夸圣燈明亮。
元來不是好心,只要遞相欺誑。
煩公勘破歸來,領過不消一狀。
天臺五百尊者,受盡秀峰供養。
更引秀峰禪和,費他草鞋拄杖。
初說石梁橫空,次夸圣燈明亮。
元來不是好心,只要遞相欺誑。
煩公勘破歸來,領過不消一狀。
天臺山上的五百位尊者,享盡了秀峰的供養。還引領秀峰的禪僧們四處奔波,耗費他們的草鞋和拄杖。開始說石梁橫空壯觀,接著又夸贊圣燈明亮。原來他們并非出于好心,只是相互欺騙誑惑。煩請您勘破這些歸來,處理此事都不用一紙訴狀。
尊者:對有德行僧人的尊稱。
禪和:禪僧。
石梁:指天臺石梁飛瀑景觀。
圣燈:傳說中的靈異之燈。
元來:原來。
遞相:相互。
勘破:識破。
領過:處理、解決。
狀:訴狀。
具體創作時間與地點不詳。當時佛教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不良現象,部分僧人借宗教之名行欺誑之事,詩人對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批判天臺佛教界的虛假之風。特點是語言直白、諷刺尖銳。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對宗教不良現象的關注與反思。
裙屐聯翩屯北行,春風駘蕩拂吟旌。看來時事佛無語,悟到禪機石有情。洗耳聽經愁自解,敲詩品茗句偏清。愿依凈土消塵障,莫管人間鷸蚌爭。
驅馳曾喜出南陽,魚水猶懷聚一堂。拜表宮中無故主,墜星原上漫垂楊。三年后死功須定,百務勞生敵解量。莫恨馬曹終竊據,荊徐不得失云長。岳王旌幟眼中空,精爽褒公與鄂公。萬里山河聞叱咤,千年廟貌識英雄。猶看汗馬回生氣,須到黃龍立戰功。誰誦辨誣成浩嘆,兩宮哀怨更難終。秋日文山冢樹蒼,舊君報死亦尋常。群疑未白亡元日,萬里猶歸侍帝傍。東海無家兵已盡,南冠不免死猶光。燕京祠廟靈風急,社鼓神鴉滿夕陽。
繡水雕欄,綺霞邃宇。薰風颯至清無暑。花間休唱遏云歌,枝頭且聽嬌鶯語。景物撩人,悠然得句。深杯戲把紋楸賭。胸中丘壑自生涼,何須泉石尋佳趣。
繡帖針慵,篆篝煙膩,春困瞢騰。恰踏青姊妹,歸來斗茗,學書鄰女,央與調笙。并影生憐,偷閑覓會,總把風流各自矜。嬉游罷,更量鞋比髻,一樣心情。相攜坐近紅欞。把乳字和伊叫一聲。笑夢中忙應,曾聞郎喚,簾前低說,生怕人聽。阿姊頻催,小姑偏澀,吐向唇邊已面赪。重相問,莫他時歡會,叫出還生。
村落蕭疏瓦屋稀,槿籬花謝杞苗肥。趁虛客度深林散,看劇人從近市歸。柳外佛鐙雙碣廢,岸邊漁火一星微。意行乍覺新涼動,習習水風飄夾衣。
五柳坊中煙綠,百花洲上云紅。蕭蕭白發兩衰翁。不與時人同夢。拋擲麟符虎節,徜徉江月林風。世間萬事轉頭空。個里如如不動。
月上海云沈,鷗去吳波迥。行過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靜。又見水沈亭,舉目悲風景。花下鋪氈把一杯,緩飲春風影。
舫子窗扉面面開,金壺桃杏間尊罍。東風忽送笙歌近,一片樓臺泛水來。
試驅毛潁沐方諸,盤礴經營慘澹初。莫作世間虛妄見,筆端三昧入無馀。當年溜雨三千尺,回首丘山力萬牛。故作輪囷攲絕壁,苦心蒼節俯清流。人間境物無非畫,筆下丹青卻是詩。流出胸中無盡藏,翰林詞筆是良師。眼中突兀藍田館,前日空山穢不治。聊遣上人供幻事,戲將方丈納仇池。
金鴨香消更漏長,沉沉玉殿紫苔生。高空有月千門照,大道無人獨自行。
夢里江南欣乍遇。不忍分襟,偏是天將曙。心事萬千無一語。低垂紅淚從君怒。門外春殘風又雨。試聽青山,多少啼鵑苦。百轉車輪腸自煮。天涯忘了儂和汝。樓外眼穿當日暮。一寸雕闌,一寸傷心處。舊月不知花影誤。夜深猶照雙攜路。不恨韶光如水度。只惜離人,不慣經風露。字字回文和血吐。尋思血也如塵土。
老藤廣蔭三畝余,乃在聽事東南隅。我來霜雪正蕭悴,陸槁疑是樵薪枯。苔封石倚勢盤屈,五龍糾絞根非孤。蔓延四走絡高架,億萬鬼膊相枝梧。三月四月土脈酥,一雨再雨甘醍醐。柔絲吐春換新綠,纖纖裊裊森魚須。煙苞露甲看漸坼,一夜脫盡青羅襦。曉晴睡足帷幕卷,紫氣赩赫驚雙矑。瓏玲香界寶瓔珞,鉤連綴系密復疏。奇芬馣?試微嗅,霍然肺病今朝蘇。青錢買春作清賞,延客亟喚長須奴。惜哉地志闕未載,又無好句窮追摹。輪囷郁崛數百載,惟供俗眼為歡娛。風塵連蹇士失職,得不與此同嗟吁。欲求良工寫萬本,達之上國傳通都。使知海邦有異植,耀艷實與凡葩殊。得一知己可無恨,不須九錫為花諛。
幅箋幻墨起秋風,便與蘭亭景致同。料得揮毫盤礴際,渭川千畝在胸中。
谷雨才過風日晴,閒從寶剎會鷗盟。塔高殿敞禪機伏,鳥語花香逸興生。山色蒼蒼藏月色,吟聲朗朗和鐘聲。勞人到此塵心凈,恨不皈依斷俗情。
白露初零玉溆葭,商聲蕭颯動京華。紉蘭佩冷三秋客,宴菊杯喧七貴家。深殿鳳笙留素月,芳湖龍舸蕩明霞。只今紫塞金風里,才熟東陵五色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