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上寄處士
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
人遠禽魚靜,山空水木寒。
嘯起青蘋末,吟矚白云端。
即事遂幽賞,何必掛儒冠。
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
人遠禽魚靜,山空水木寒。
嘯起青蘋末,吟矚白云端。
即事遂幽賞,何必掛儒冠。
新安江中有深潭也有淺灘,江水千回萬轉流出新安。人遠離此處禽鳥魚兒安靜,山林空寂水木透著寒意。清嘯聲從青蘋草尖揚起,吟詩間眺望白云頂端。眼前之事便能讓我悠然賞玩,何必去追求仕途戴上儒冠。
萬轉:形容江水曲折蜿蜒。
青蘋末:指風的起處。
吟矚:吟詩眺望。
即事:眼前的事情。
幽賞:幽雅的賞玩。
儒冠: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借指仕途。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游覽新安江時,被眼前的山水美景所打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對仕途有所厭倦,渴望在自然中尋求寧靜與自由。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自然的喜愛和對仕途的淡泊。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山水的審美追求,展現了當時文人寄情山水的風尚。
吹毛用了急須磨,鐵脊師兄舌太多。祖佛命根俱截斷,笑中驚倒老維摩。
維摩愿力元無盡,重見真州宰輔身。舌本雷槌烹佛祖,筆端和氣活生民。四夷八蠻想風采,灶婦乳兒知姓名。寄語袖中調鼎手,未容扶杖獨經行。
五達衢頭梵剎新,著書來喚住山人。折松慣掃和云石,披衲難隨沒馬塵。亦欲便隨流水出,重惟我法付王臣。回看坐睡橫眠處,折腳鐺兒解笑人。
龜毛索子衲僧冤,闊角關西亦被穿。小犢鼻頭無覓處,聽渠露地且閑眠。
染香絨袖金泥淺。淺泥金袖絨香染。刀剪玉奴拋。拋奴玉剪刀。
畫屏秋雨夜。夜雨秋屏畫。苔徑幾時來。來時幾徑苔。
一盞扶頭又半酣,
久無歸夢到江南。
桃花欲發杏花謝,
細雨斜風三月三。
箕山棲隱處,逸駕接崆峒。
孤冢懸云外,芳名落世中。
圣朝猶不仕,潛德更何窮。
余亦塵埃客,徒懷高士風。
阿大中郎,曾問字、琉璃硯北。埋玉樹、招魂無計,闌干長拍。后起一時推作手,先靈九地應加額。看編珠,樂圃好吟鈔,如椽筆。
孤露苦,休于邑。騰達快,休疑惑。縱才人命薄,也如巾幗。佳句雕龍終壽世,浮名夢蟻空爭國。只愁予,進士浪相夸,難為役。
落魄三衢市,風塵絕淚痕。
對人聲盡變,怪我發猶存。
生死渾閒事,衣冠是圣恩。
吳江血已碧,猶是問王孫。
華燈夜滿原,布置列星繁。
縹緲探三島,離奇演八門。
旌旗隨火轉,語笑逐風喧。
寓意藏韜略,游觀荷圣恩。
澤潞西邊路,蘭橈北去人。
出門誰恨別,投分不緣貧。
杯酒從年少,知音在日新。
東湖發詩意,夏卉竟如春。
尚見參天起,今思翠黛長。
歲華周日月,春色魯宮墻。
柏豈存新甫,桐虛表嶧陽。
獨馀嘉樹在,海岱接扶桑。
春至還往稀,日照山窗靜。時有石泉鳴,泠泠入孤聽。
常好古人言,玩索此軒中。誰言千載上,不與此心同。
修竹蔭南澗,翛翛凈于洗。獨往坐清陰,彈琴對流水。
陽和二三月,綠柳垂滿地。春風吹暫開,望見南山際。
松間白石坡,復帶莓苔碧。常有素心人,獨行看鳥跡。
秋日野亭上,四望盡青山。飛鳥去無極,白云相對閒。
百尺清泉聲斷續,半巖松竹青青。丹崖翠壁列云屏。入山行解帶,掃石坐翻經。
憶過西湖楊柳院,六橋載酒揚舲。天涯離恨不堪聽。萍蹤隨處寄,塵夢幾時醒。
山谷老人年七十,百花潭上優游。石亭草閣枕江流。攜琴隨野鶴,移席傍沙鷗。
東浙甘棠思邵父,角極畫省名留。一瓢春酒醉林丘。神仙行陸地,何用訪瀛洲。
今日西風初送暑,碧梧已動秋聲。高樓一望暮山明。白云飛處,迢遞客愁生。
目斷征帆江上盡,幾人遙掛歸笙。天涯芳草綠波平。柴門何日,拄杖小橋橫。
江城五月落梅愁,萬綠爭妍罨畫樓。
陌上歌殘金縷曲,天涯望斷木蘭舟。
戀春鶯燕懷陳夢,逭暑湖山紀俊游。
生長水鄉消受慣,未甘憔悴入新秋。
山行難得上天梯,
舟泛還憂水路迷。
憶我故棲何許在,
玉為山下是冰溪。
古印沈埋久尚傳,
共將磨洗認銅仙。
晚霞世界依然否,
愁說天興第二年。
前山積雪暮崢嶸,燕坐微聞落瓦聲。
共對一尊通夜語,相看萬里故鄉情。
信歸嶺上寒梅遠,恨極江南春草生。
明日青銅添白發,且須醉睡倒燈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