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化主 其五
昔人遣化曾垂示,三步五步一蹙鼻。
從緣入得即不無,七佛之儀殊未備。
今日吉山分化人,豈在途中方瞥地。
千差一印靡有遺,萬善同歸寧自利。
不自利,非利他,家家門啟通霄路,處處蓮開火里花。
昔人遣化曾垂示,三步五步一蹙鼻。
從緣入得即不無,七佛之儀殊未備。
今日吉山分化人,豈在途中方瞥地。
千差一印靡有遺,萬善同歸寧自利。
不自利,非利他,家家門啟通霄路,處處蓮開火里花。
從前的人外出化緣曾留下教導,走幾步就皺一下鼻子。順著因緣進入法門雖說有道理,但七佛的儀軌還不完備。如今吉山的化緣之人,哪會在路途上才突然領悟。千差萬別的事物都印合于一處沒有遺漏,萬種善舉一同歸向,怎會只為自身利益。不為自身利益,也不是單純?yōu)榱死壹覒魬糸T戶敞開通向那通宵的道路,處處蓮花在火中開放。
遣化:指僧人外出化緣。
垂示:留下教導、指示。
從緣:順著因緣。
七佛之儀:佛教中七佛的儀軌、規(guī)范。
分化人:進行化緣的僧人。
瞥地:突然領悟。
千差一印:千差萬別的事物印合于一處。
萬善同歸:萬種善舉一同歸向。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在佛教發(fā)展過程中,僧人化緣是常見修行活動,此詩應是作者看到化緣之事,結合對佛法的理解而創(chuàng)作,反映當時佛教修行者對化緣和佛法領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闡述化緣與佛法領悟的關系,強調化緣不應只注重形式,而要真正領悟佛法,不為私利,普度眾生。其特點是用形象語言表達抽象佛法觀念,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價值,展現(xiàn)當時佛教修行者的精神追求。
捲捲從何起,
多因為晚風。
飄飄久不下,
還復反荒叢。
鄱陽策杖抵巖巔,
舊有丹爐鎖暮煙。
今古一雙龍虎石,
侍郎仙去是何年。
旋機倒用從前事,
奪食驅耕驗作家。
星電交馳玄路絕,
從教努目視深沙。
為爾有令德,
存心孝且恭。
推之施有政,
往矣尹茲東。
送別恒傷別意難,送君翻覺有馀歡。
平生司鐸稱寒士,一旦專城得美官。
雪霽秦關新馬路,煙濃吳會舊漁竿。
宦游返國情應洽,鄉(xiāng)語臨民賦易完。
退食謾籌黃菊計,課耕喜近白云巒。
花明翠幰青青草,想到桐鄉(xiāng)春未殘。
出門四顧,但樹樹替秋言語。恰作去就新黃,收回稠綠,青鏡愁容似汝。
自昔才人悲搖落,可更有、亭皋佳句。惟嶺外夕陽,橋邊流水,是漂流處。
無據(jù),辭根卻似,無家歸去。向渡口尋紅,篋中搜字,才信閑愁最苦。
鳳去桐孤,鴉翻楓冷,又送晚來涼雨。人獨自、門掩西風,對汝有何心緒。
西風原上脊令寒,零落交游我獨難。不信人間有生死,菊花還作去年看。
紛紛人物古猶今,夭壽衰榮共此生。秋冷南豅半溝水,翛然唯見二難兄。
紅葉初翻秋已深,暮云凝亂薄寒侵。排空忽斷飛鴻影,誰識江湖萬里心。
江上歸來鶴是丁,
山中煙雨濕松銘。
華陽似憶仙家使,
明月三茅夜夜聽。
開國人豪幾輩流。平居每抱百年憂。
袖中尚有匡時略,眼底何人一九州。
歸趙璧,補金甌。中興還仗老成謀。
風從不必江東士,且喜將軍未白頭。
晉轍已東牛繼馬,名流誰復居林下。何事東山若不聞,握瑜高索當時價。
佳游稱意隨所如,當筵夾座皆名姝。歌凝絲竹倚花聽,詩琢瑯玕行草書。
濟時元有經綸策,大壑蛟龍豈終蟄。四十馀年樂遁心,憣然一為蒼生出。
鹽梅登鼎手自和,運屯其奈蒼生何。鎮(zhèn)安風俗任才略,呻吟稍變?yōu)橹幐琛?
固知隱德寓聲色,世俗尋常安可識。相待出處古皆然,莘渭依稀見遺跡。
姮娥艷絕,惹玉妃嬌妒,跨鸞飛上。亂撒瑤華回舞袖,恰趁落燈風飏。
檐戛懸冰,窗敲急霰,竹樹蕭騷響。玉壺天地,今宵別有奇賞。
使我神骨清冷,擁衾孤坐,得句無凡想。潤柳吹桃工作態(tài),一半春嬌先釀。
銀地無塵,瓊田不夜,碧瓦生寒浪。梁園賦手,招來試斗妍唱。
緬懷屬纊時,死喪疊相繼。舅老白盈顛,頻年病驚悸。大藥苦難求,騎箕竟長逝。
叔也二豎侵,和緩費療治。兀兀簿書間,食少形已瘁。一朝構閔兇,滅性難守戒。
姑也體素羸,神傷益憔悴。撫茲杞婦悲,復灑西河淚。全歸庶無憾,遺痛曷有既。
嗟哉薄宦貧,棺衾未預置。斯時夏正中,炎熱如火熾。瓦盤挹水多,葵扇招涼至。
三日殮始成,惴惴胡敢懈。躄踴一號啕,慘慘日陰曀。天道其寧論,胡為酷如是。
龔孔與麗華,迷昏竟宵晝。
只知歡似前,豈知禍萌后。
珠簾半揭,有暖風小漾,吹起雙蝶。繡檻妝成,偷寫眉山,鏡里一痕愁碧。
濃春滿壓闌干角,漫罥柳、晴絲飄直。想映花避月,回廊幾處,悄垂裙褶。
長是歡游未已。玉人正倦舞,鬢亸釵側。別院池臺,綠遍空波,約略驚鴻無跡。
夕陽不語香桃瘦,又卻誤、重來尋覓。有隔墻、送過秋千,低問佩環(huán)消息。
袁江臘月夜飛雪,萬頃玻璃散冰纈。杈丫凍木繞江森,孤洲慘慘寒云裂。
柴扉江岸舊為家,畫里芭蕉映淺沙。釣竿久共羊裘老,月明浦溆舟時拿。
形骸放浪無羈束,忘機跡已輕鷗熟。不須句漏乞丹砂,管領溪山一生足。
太華山頂蓮花開,人間富貴輕塵埃。一樽許我醉醽醁,高興直欲凌蓬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