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十二歲童兒
男兒十二有如此,不減當年人姓甘。
避寇春風更春雨,舉家江北又江南。
藜羹脫粟依僧飯,斷簡殘編近佛龕。
我亦從來識英物,夜深應與阿戎談。
男兒十二有如此,不減當年人姓甘。
避寇春風更春雨,舉家江北又江南。
藜羹脫粟依僧飯,斷簡殘編近佛龕。
我亦從來識英物,夜深應與阿戎談。
這十二歲的男孩如此出色,絲毫不遜色于當年的甘羅。為躲避賊寇,經歷了春風又到春雨時節,全家從江北遷到江南。只能靠粗茶淡飯,像僧人一樣求食,伴著殘缺不全的書籍靠近佛龕苦讀。我向來能識得英才,深夜定要與這少年好好交談。
不減當年人姓甘:甘指甘羅,戰國時著名少年政治家,十二歲為秦相呂不韋的家臣,后出使趙國,趙王賞賜他土地,因功被秦王封為上卿。
避寇:躲避賊寇。
藜羹脫粟:藜羹指用藜菜做的羹,脫粟指糙米,形容飲食粗劣。
斷簡殘編: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英物:指杰出的人物。
阿戎:這里指十二歲童兒。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處于動蕩不安、賊寇橫行的時代,百姓為躲避戰亂四處遷徙。詩人遇到一位十二歲的出色少年,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十二歲童兒的杰出,突出其在艱難環境中堅持學習的品質。詩風質樸,以簡潔語言塑造出少年形象,體現出詩人對人才的重視,在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才培養方面有一定意義。
我性真且率,不知恒怒嗔。俯仰欲從俗,夏畦同苦辛。以此甘棄置,筑屋龜溪濱。西與長松友,東將脩竹鄰。桃李粗羅列,梅柳亦清新。漸與市朝遠,頗覺漁樵親。自謂獨往意,白首無緇磷。安知承嘉惠,再踏京華塵。京華人所慕,宜富不宜貧。嚴鄭不可作,茲懷向誰陳。
昔避烏仙洞,歸來又六年。鄉園各奔散,寇盜竟纏連。愁共將零葉,身如不系船。艱危驚再見,未有買山錢。
宿霧濛濛空翠流,青山何處可銷愁。雨中細草綠如發,檻外新潮聲似秋。意在臥游嘗買畫,人間吹笛漫登樓。花深日落江村暮,盧荻蕭蕭一釣舟。
花落筆端秋未深,華燈漸歇夜森森。地維應共七弦絕,天陛豈容三戶侵。蝠誕西方生俠骨,佛來中土動魔心。我逢末法兼衰世,贏得千金擲萬金。
玉峰之陽荒古原,秋草數尺封寒云。詩魂醉魄渺何許,山人尚識龍洲墳。龍洲先生天下士,曾以危言犯天子。肯緣祿豢倚時人,竟把殘骸托知己。彘肩斗酒意翩然,不見風流三百年。諸孫沿牒下吳船,到此忍不相流連。當日聲華元不改,風雨荒祠儼猶在。祭田修復勤故老,仆碑重立煩賢宰。旁人懷古尚勤惓,況也博士諸孫賢。源流不隔千里遠,椒漿天假今朝緣。精神恍惚如相授,父老追隨為搔首。誰云聲跡不相聞,要識忠賢須有后。宦途南北不終留,片帆又逐浙江流。白云天際渺無極,夢魂常在玉峰頭。
碧山紅樹亂縈回,瀑布聲喧萬壑雷。一局手談天地老,丁寧樵子莫看來。
中宮賜雪玉成峰,滴露堆寒冷照空。三十六瑣明月夜,姮娥渾在水晶宮。
巖前舊是子云家,門掩悲泉一道斜。石室竟藏高士傳,山園猶種故侯瓜。虎看丹灶多年火,樹掛詩瓢幾度花。小草尚慚曾出洞,至今猿鳥怨煙霞。
春泥冷濺小菱靴,連臂湖塍唱踏莎。花底幾家新酒熟,水邊三月麗人多。鬢云漸重鞭絲膩,面藥微香扇影過。珠箔飄燈歸去晚,調笙還倩粉兒歌。
太常迎駕樂聲齊,戲馬場中舞象犀。隊隊宮嬪椎法鼓,繡襟文褲立樓西。
紫垣之東藩,群宇合四翼。天家積圖史,編簡何萬億。介之才藝選,此地典文墨。縱橫四部內,騁驟千古力。久為光祿校,頗倦承明直。嘗言石渠樹,五見弄春色。前自啟君相,得請均外職。翩然駕別乘,去矣大河北。河北扼虜要,定武承其咽。分道宿勁兵,望之為中權。朝廷倚注地,擇用須材賢。黠獫詟所聞,射獵不敢邊。茲焉勢愈重,豈謂甲馬然。將軍廟堂老,御史蓬瀛仙。合謀運潛略,勝氣壓古燕。惟當陪緩帶,壺觴鈴閣前。
上人卓錫風篁嶺,應看山中石蟹泉。沙晚試聽蒲葉雨,水涼況近菊花天。暗通雪竇金膏滑,清漱云根玉髓堅。寄語無腸好公子,待余來候煮茶煙。
綠荷深處水生波,三五蘭舟載綺羅。華月漸明風漸息,吳人愁聽越人歌。
游絲落絮墜空階,黃鳥交交在綠槐。獨對薇花清坐久,衙前初換午時牌。
草堂安得有琳瑯,傍案猗蘭奕葉光。千里故人勞解佩,一窗幽意自生香。夢回涼月甌江遠,思入秋風楚畹長。漸久不聞馀冽在,始知身境兩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