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歸臨漳兼簡湛首座
白云埋藏丘壑里,天風無端忽吹起。
雁山聳秀我杖頭,漳水澄清君腳底。
一南一北恰同途,雖曰同途不相似。
到家為我到龍山,問訊山中湛老子。
白云埋藏丘壑里,天風無端忽吹起。
雁山聳秀我杖頭,漳水澄清君腳底。
一南一北恰同途,雖曰同途不相似。
到家為我到龍山,問訊山中湛老子。
白云埋藏在丘壑之中,無端被天風忽然吹起。雁蕩山的秀麗景色仿佛在我杖頭,漳水的清澈就在你腳下。一南一北我們恰好同路,雖說同路但情形并不相似。你到家后替我前往龍山,問候山中的湛首座。
丘壑:指山丘溝壑。
無端:沒有緣由。
杖頭:這里可理解為眼前、相伴。
問訊:問候。
湛老子:指湛首座。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送別友人歸臨漳,并托友人問候湛首座。推測可能是在詩人與友人分別時,因情誼和對山中人的掛念而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托其問候他人。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自然之景襯托離別之情。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xiàn)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質樸的文風。
往來欲休息,亦可樂自然。上觀云飛鳥,下看魚泳川。
原隰蕭條草木衰,倚風渾類楚人悲。便成孤憤終何事,且寄遙懷對此時。千里暝陰云杳靄,一川寒影雁參差。登臨自不宜羈旅,更敢憑高剩作詩。
吾廬亦何有,草屋八九間。床頭掛濕水,枕上見他山。
多年簪筆侍螭頭,焚卻銀魚早乞休。十畝云霞開徑日,半樓煙雨捲簾秋。小山桂樹叢叢綠,曲澗桃花片片流。不是能耽泉石趣,幾人青鬢老菟裘。
江月霧中明,孤舟觸浪行。吹笳知遠浦,沽酒聽寒更。旅雁依依去,霜風落落鳴。故園松與菊,今夕倍關情。
江上同舟詩滿篋,鄭西分馬涕垂膺。未成報國慚書劍,豈不懷歸畏友朋。官舍度秋驚歲晚,寺樓見雪與誰登。遙知讀《易》東窗下,車馬敲門定不應。
拂霧尋山寺,籃輿上轉輕。曉云生石細,旭日映巖明。梵磬遙空出,天花夾路迎。何須似摩詰,方是學無生。
舊夢迷青瑣,新裝貼翠鈿。春來拋卻艷陽天。辜負綠楊影里畫鞦韆。
問訊金陵河上居,別來風景復何如。群鷗自占溪翁席,駟馬能停省客車。云樹江東頻入夢,塞鴻天北漫題書。極知泉石身間樂,不向中朝羨佩魚。
七月邊烽動,三河兵氣揚。乘秋發(fā)猛士,計日縛名王。劍倚云霄迥,旗連海霧長。燕然一片石,終古有馀光。
峰勢來大鵬,鼓此垂天翼。培風本無待,適茲造化力。何須問天池,在在六月息。
吳歌楚舞玉詩新,華燈蘭焰動魚鱗。臺前共道明如晝,醉里唯愁夜向晨。
有人畏白首,不肯舍朱紱。采藥空求仙,根苗亂挑掘。數(shù)年無效驗,癡意瞋怫郁。獵師披袈裟,元非汝使物。
白靈根蒂長晴空。碧綠枝條裊細風。葉稟月華添雅翠,花憑日氣蘸殷紅。四般顏色雖然異,一道馨香分外濃。透過丹霄歸甚處,便教收在蕊珠宮。
太湖清潤岱宗雄,金字宣和第一峰。絕似水晶宮里看,一堆寒碧玉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