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真觀在利州嘉川縣西五里南臨宋江相傳云張?zhí)鞄煑嬷刂两裼羞z履池縣下二十余里江心有積石土人謂天師殯鬼堆石上有紋隱起類篆籀土人謂天師符觀中多大柏連抱皆數(shù)百年物也又有鐵鑄老君二其一已損六月初五日少息觀中聞其事于小童與石刻頗驗云
天師羽化久,殊館臨官道。
系馬松門深,風清亂蟬噪。
開基今幾時,庭樹皆連抱。
有池號遺履,無地尋丹灶。
金像獨儼然,詎識何人造。
學仙匪吾事,訪古乃其好。
物色聊默存,他年憶曾到。
天師羽化久,殊館臨官道。
系馬松門深,風清亂蟬噪。
開基今幾時,庭樹皆連抱。
有池號遺履,無地尋丹灶。
金像獨儼然,詎識何人造。
學仙匪吾事,訪古乃其好。
物色聊默存,他年憶曾到。
張?zhí)鞄熡鸹上梢呀浐芫昧耍@道觀就坐落在官道旁。我把馬拴在幽深的松門處,清風中傳來亂蟬的鳴叫。道觀始建到現(xiàn)在有多久了呢,庭院里的樹木都粗壯得要兩人合抱。這里有個池子叫遺履池,但卻找不到煉丹的爐灶。只有那尊金像莊嚴地立著,也不知是何人所造。學仙不是我的追求,尋訪古跡才是我的喜好。我默默記下眼前的景象,想著日后能回憶起曾到此一游。
羽化:道教稱成仙為羽化。
殊館:指道觀。
連抱:形容樹木粗壯,兩臂合抱才能圍住。
詎(jù)識:怎知。
匪:同“非”,不是。
物色:指景物。
詩人于六月初五日在真觀稍作休息,從小童處聽聞道觀相關事跡且與石刻記載相符,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在游歷途中,對歷史古跡有著濃厚興趣,在看到真觀的景象后,結合聽聞之事,寫下此詩以記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尋訪古跡時的所見所感,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展現(xiàn)時光變遷。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關注。
萬頃寒光一席鋪,冰輪行處片云無。 鷲峰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
如簧巧囀最高枝,苑樹青歸萬縷絲。 玉輦不來春又老,聲聲訴與落花知。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墻人語近甘園。 南山游遍分歸路,半入錢唐半暗門。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邊分草色,鶴驚碎玉吸闌干。
九鎖山寒玉作圍,紅塵世事可曾知。 峰回似覺前無路,身到因思舊有詩。 云掩巖扉龍蟄冷,月明華表鶴歸遲。 梅花笑我真迂闊,踏雪重游臘盡時。
避暑人歸自冷泉,步頭云錦晚涼天。 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旋買船。
塔邊分占宿湖船,寶鑒開匳水接天。 橫玉叫云何處起,波心驚覺老龍眠。
雁蕩接臺山。秋來最好看。壽星明、高現(xiàn)云端。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間。 玉節(jié)近天顏。東西兩路安。祝蒼松、節(jié)勁根蟠。相漢元勛蕭第一,留次位、著曹參。
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云飛一餉間。 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暮云飛斷。潮落吳江岸。憶昔佳人愁思漫。那更樓頭聞雁。此時有意還成。爭知惱殺蘭卿。畫作碧梧蒼石,至今圖得風聲。
玉女峰臨二曲流,刳心學道幾春秋。 東風不信心如鐵,卻放石楠花滿頭。
恰則元宵,燦萬燈、星球如晝。春乍暖、化工未放,十分花柳。和氣并隨燈夕至,一時鐘作人間秀。問煙霄、直上舌含香,文摛繡。 命世杰,調元手。荊楚地,淹留欠。看日邊追詔,印垂金斗。翠竹蒼松身逾健,蛾兒雪竹論人如舊。愿湘江、卷入玉壺中,為公壽。
得毛韓經學。振祖風,挺挺凌煙勛業(yè)。文章世為甲。果妙齡秀發(fā),薦膺衡鶚。名登雁塔。訪梅仙,種河陽桃李,從茲兩綰銅符,多少吏民歡洽。 慶愜。歸來整頓,松竹笑傲,武夷溪壑。韶光恰匝。清明過了旬浹。喜當初度日。稱觴春酒,一飲紅生雙頰。愿兒孫,世襲簪纓,代常不乏。
水際輕煙,沙邊微雨。荷花芳草垂楊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紅箋,淚題錦句。西湖豈憶相思苦。只應幽夢解重來,夢中不識從何去。
正落花時節(jié),憔悴東風,綠滿愁痕。悄客夢驚呼伴侶,斷鴻有約,回泊歸云。江空共道惆悵,夜雨隔篷聞。盡世外縱橫,人間恩怨,細酌重論。 嘆他鄉(xiāng)異縣,渺舊雨新知,歷落情真。匆匆那忍別,料當君思我,我亦思君。人生自非麋鹿,無計久同群。此去重銷魂,黃昏細雨人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