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三首 其一
白云冒山頂,流闊作深青。
平林如屯云,中有楓葉頳。
濕煙聚合散,小雨時漂零。
公庭盡日閑,停午聞雞聲。
還如在山間,契此適野情。
老菊不作花,秋蝶轉伶竮。
獨坐玩物變,萬事與心冥。
遠懷韋蘇州,覔句非為名。
興至一摛辭,工拙子無攖。
妍媸理不無,要非心所營。
白云冒山頂,流闊作深青。
平林如屯云,中有楓葉頳。
濕煙聚合散,小雨時漂零。
公庭盡日閑,停午聞雞聲。
還如在山間,契此適野情。
老菊不作花,秋蝶轉伶竮。
獨坐玩物變,萬事與心冥。
遠懷韋蘇州,覔句非為名。
興至一摛辭,工拙子無攖。
妍媸理不無,要非心所營。
白云籠罩著山頂,寬闊的水流呈現出深青色。平坦的樹林如同聚集的云朵,其中有楓葉紅得鮮艷。濕潤的煙霧時而聚合時而飄散,小雨不時飄落。官署里整日清閑,中午時分傳來雞叫聲。感覺就像身處山間,契合了我向往山野的情懷。老菊還未開花,秋蝶愈發孤獨。我獨自坐著觀賞萬物變化,世間萬事都與我的心境相融合。我深深懷念韋蘇州,寫詩并非為了名聲。興致來了就提筆創作,不必在意作品的好壞。美丑自然存在,但并非我刻意追求的。
冒:籠罩。
頳(chēng):紅色。
停午:中午。
伶竮(líng qíng):孤獨。
冥:融合。
韋蘇州:指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
覔(mì)句:覓句,指寫詩。
摛(chī)辭:鋪陳辭藻,指寫詩。
攖(yīng):擾亂。
妍媸(yán chī):美丑。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公庭盡日閑’可知詩人當時處于官場,可能在公務閑暇時,觸景生情寫下此詩,表達對自然和閑適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名利的淡泊。
這首詩主旨是借秋日之景抒發對自然的喜愛和對名利的超脫。其特點是景情交融,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碧梧庭院露華清,一葉翻階鶴夢驚。 綠發方瞳玉堂客,蠅頭燈下寫秋聲。
銀瓶綠酒掛香車,遙過城東宋玉家。 一笑相歡不辭醉,為憐明月在梅花。
洪波艤楫泛中流,鳧淑鷗汀攬勝游。 數點漁舟歌欸乃,詩情恍在白蘋洲。
綠玉枝頭一粟黃,碧紗帳里夢魂香。曉風和月步新涼。 吟倚畫欄懷李賀,笑持玉斧恨吳剛。素娥不嫁為誰妝?
顧曲多情,尋芳未老。一庭風月知音少。夢隨蝶去恨墻高,醉聽鶯語嫌籠小。 紅燭呼盧,黃金買笑。彈絲踮屣長安道。彩箋拈起錦囊花,綠窗留得羅裙草。
儒雅皆傳德教行,幾崇浮俗贊文明。龍門昔上波濤遠, 禁署同登渥澤榮。虛散謬當陪杞梓,后先寧異感生成。 時方側席征賢急,況說歌謠近帝京。
寒夢。寒夢。夢被詩魔調弄。醒來吟落燈花,燈暗紙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聲敲歇。
江南孟秋天,稻花白如氈。素腕慚新藕,殘妝妒晚蓮。
憶長安,六月時,風臺水榭逶迤。朱果雕籠香透, 分明紫禁寒隨。塵驚九衢客散,赭珂滴瀝青驪。
春有百花夏有熱,秋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江東大道日華春,垂楊掛柳掃清塵。 淇水昨送淚沾巾,紅妝宿昔已應新。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未躍天衢臥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 埋藏頭角雖多日,鼓動風雷在一朝。 既若有心成變化,豈能無意澤枯焦。 神蹤許為蒼生起,愿擊香車上九霄。
金輿曉駐武英傍,孔雀屏開御褥香。 今代瀛洲最多士,賜題吟得進君王。
雖扼咽喉□□間,猶□□脈得良醫。 □□□平成報按,重讀磨崖□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