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德孺池上二首 其二
誰堪秋熱與春寒,北客南州有底懽。
酒熟但招吾輩飲,詩成莫與俗人看。
眼明白鳥清溪上,心折黃鸝碧樹端。
口誦離騷手遮日,夢魂不敢到長安。
誰堪秋熱與春寒,北客南州有底懽。
酒熟但招吾輩飲,詩成莫與俗人看。
眼明白鳥清溪上,心折黃鸝碧樹端。
口誦離騷手遮日,夢魂不敢到長安。
誰能忍受秋熱與春寒的交替折磨,北方人在南方哪有什么歡樂。酒釀成了只招呼志同道合的人來喝,詩寫成了可別給俗人看。眼望那清溪上的白鳥,心為碧樹頂端的黃鸝所動。口中吟誦著《離騷》,手遮擋著烈日,連夢魂都不敢到長安去。
堪:忍受。
北客南州:作者自指,作者是北方人,此時身處南方。有底懽:有什么歡樂。
吾輩:指志同道合的人。
心折:心動,為……所動。
《離騷》:戰國時期屈原的代表作。
長安:這里代指京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作者作為北方人客居南方,南方的氣候與北方不同,秋熱春寒或許讓他身體不適,而在南方的生活可能也不如意,結合詩中對京城的態度,可能當時政治環境讓他失望,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客居南方的復雜心境,有對環境的不適、對世俗的不屑和對京城的復雜情感。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的個性與心境。
危欄朝獨倚,千里望中閒。旭日穿層浪,明霞際斷山。京華襟帶里,于越有無間。鼓枻知誰子,長歌去不還。
不入山中不識閑,不因月上不知還。老僧長揖歸方丈,只有鐘聲送出山。
水中之馬。必有陸地之船。但有意氣不能自前。心非木石。荊根株數得覆蓋天。當復思東流之水。必有西上之魚。不在大小。但有朝于復來。長笛續短笛。欲今皇帝陛下三千萬。
盛德冠廷,偉績邁世。飏言賡歌,陳謨贊治。明刑弼教,民用協中。風動之休,帝嘉汝功。
不見吳夫子,忽焉十五春。詩書稱國手,風義憫王孫。高論曾驚世,曠懷不染塵。墨香長在壁,我作吉光珍。
太行之西兮王屋之東,危巔密岫兮實神所宮。發為沇兮溢為滎,注流顯伏勢愈雄。出云致雨灌濟功,千秋萬歲兮報祀同。
血溝激擼,硝煙潑墨,雷動風埽。見說蝦夷撓敗,便轉瞬、如摧枯槁。豚犬籠東,貔獅逐北,破巢直搗。似當時、帝子高陽戰,笑共工、頭撼不周山倒。更問麻姑,海桑幾度,揚塵蓬島。誰道跋扈修鱗,跳梁捷足,偏好勇、長可保。自古窮兵原是禍,覆轍有人還蹈。嘆興亡、猶朝暮,天荒地老。且看旌旗霞蔚,破陣鐃歌,還京鼓樂,歡聲騰沸,若個降表先修,又煩李昊。
不倚分茅重,居然儒素風。常師老氏外,取善孔門中。樹靜盤根古,波澄鑒物空。美哉齋榜義,帶礪與天同。
野老尋山剪白云,欲將清吹助南薰。不堪便面張京兆,恰稱能書王右軍。
春雪如蝴蝶,春燈如百花。漫漫飛不已,愁殺千萬家。我今無復夢,擁被讀南華。
漢口來何易,湘江去不難。北風吹順水,三日到齊安。
打鼓發姑孰,送君朝帝鄉。風流夸半刺,耆舊憶襄陽。別酒不成醉,征途能底忙。只應旗腳轉,趁此麥天涼。我欲菟裘老,推排強典州。同官有才俊,坐嘯得遨游。便作煙霄去,知難郡縣留。畫船看不見,江水自東流。
西臺髣髴舊時心,十載還同入故林。晚炊人煙連寺火,當門樹色接潮音。磴懸海月猶堪上,路近梅花輒易尋。卻把禿頭橫戴帽,莫教驚覺二毛侵。
相見將何待,詩篇只數來。九皋慚鶴和,千里羨龍媒。日馭南行遠,天心子半回。聞君理歸棹,臨發重徘徊。
蹀踏參撾作態狂,往來驚起野鴛鴦。馮夷欲掣群龍舞,五月江波特地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