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首
良木秀山澤,中林猶百年。斵削應約繩,必資諸巧匠。
陶者輸瓦甓,圬人施涂泥。絲網及寶鈴,丹漆塈塑績。
罷精磨歲月,始克觀厥成。金錢與糗糧,所費如山積。
雖名有漏法,實為無量德。庶俾凡睹聞,因緣得入道。
我昔禮大士,廣廈余千間。何人持烈煙,一燎不存芥。
嗚呼有施者,又有戕毀人。良繇弗思維,縱我無明故。
今合檀施力,作新美逾初。丁此時囏危,為眾作依怙。
咨爾方來者,毋意隳前功。增飭愛護之,當如捍頭目。
使百千萬億,游戲依雙林。于龍華會中,永瞻微妙相。
良木秀山澤,中林猶百年。斵削應約繩,必資諸巧匠。
陶者輸瓦甓,圬人施涂泥。絲網及寶鈴,丹漆塈塑績。
罷精磨歲月,始克觀厥成。金錢與糗糧,所費如山積。
雖名有漏法,實為無量德。庶俾凡睹聞,因緣得入道。
我昔禮大士,廣廈余千間。何人持烈煙,一燎不存芥。
嗚呼有施者,又有戕毀人。良繇弗思維,縱我無明故。
今合檀施力,作新美逾初。丁此時囏危,為眾作依怙。
咨爾方來者,毋意隳前功。增飭愛護之,當如捍頭目。
使百千萬億,游戲依雙林。于龍華會中,永瞻微妙相。
優良的樹木生長在山川湖澤中,即便在樹林里也要歷經百年才能成材。砍伐修整木材要依照墨線標準,必須依靠那些技藝精湛的工匠。制陶的人送來磚瓦,泥水匠涂抹上泥漿。裝上絲網和寶鈴,用丹漆裝飾并進行彩塑。耗盡精力,歷經歲月,才能看到它最終建成。花費的金錢和糧食,堆積如山。雖然這被稱為有漏之法,但實際上能積累無量的功德。希望凡是看到聽聞的人,能借此因緣進入佛道。我過去禮拜觀音大士,那里有廣廈千間。不知何人燃起大火,一把火燒得片瓦不留。唉,有布施造廟的人,又有破壞的人。這實在是因為沒有好好思考,放縱了自己的無明。如今大家合力布施,重新建造,比當初還要美觀。在這艱難危急之時,為眾人提供依靠。告訴未來的人,不要輕易毀壞前人的功績。要更加用心地愛護它,就像保護自己的頭顱和眼睛一樣。讓百千萬億眾生,能在這雙林勝地自在游玩。在龍華法會中,永遠瞻仰佛的微妙法相。
偈(jì):佛經中的唱詞。
斵(zhuó)削:砍削。
約繩:依照墨線。
瓦甓(pì):磚瓦。
圬(wū)人:泥水匠。
塈(jì):涂抹。
塑績:彩塑。
有漏法:佛教術語,指有煩惱、不圓滿的法。
糗(qiǔ)糧:干糧。
良繇(yóu):實在是因為。
檀施:布施。
囏(jiān)危:艱難危急。
隳(huī):毀壞。
捍(hàn):保衛。
雙林:佛教用語,常指釋迦牟尼涅槃處。
龍華會:佛教傳說中彌勒佛在龍華樹下說法的法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佛教寺廟的建造和維護可能面臨著一些波折。可能存在有人破壞寺廟的情況,而作者看到眾人重新合力建造寺廟,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勸誡后人保護佛教設施,弘揚佛法。
這首偈詩主旨在于宣揚佛教的功德和勸人護持佛教事業。其特點是通過敘述寺廟的興衰過程來表達佛理,通俗易懂。在佛教文學中,它體現了佛教對于信徒護持修行場所的重視,具有一定的勸誡和教化意義。
夜泊潞河驛,朔風時送寒。濤聲走沙磧,月色映江干。獨酌意何遠,高吟興未闌。南歸歲云暮,白發擬承歡。暫解朝簪去,還乘官舫行。長風催客去,孤月向人明。行跡隨蓬轉,歸心逐雁征。皇恩容乞假,無復用陳情。
剩得幾多春。十二時辰。滿庭飛絮糝花茵。添陣潺潺簾外雨,深院黃昏。獨坐掩重門。愁倒芳樽,便無離別也銷魂。明日那堪南浦去,又送行人。
皇州春晚柳依依,濕翠侵階苔蘚肥。滿地落花新燕乳,一天疏雨曉鶯飛。茶煙幾縷閒留樹,輕絮無聲暗撲扉。歷亂碧桃開未盡,幽庭猶自弄芳菲。
日晚渡黃河,風清浪花小。舟勢疾于飛,移時入淮口。
蘆生井欄上,蕭騷大如竹。移來種堂下,何爾短局促。莖青甲未解,枯葉已可束。蘆根愛溪水,馀潤長鮮綠。強移性不遂,灌水惱僮仆。晡日下西山,汲者汗盈掬。
灌園安可老,閉戶嘿相與。因之騁百慮,悠悠極今古。生才必有用,吾意徒虛語。汝既不解人,人曷由解汝?同游一世間,如機相需杼。機杼偶然值,人情有去取。彼蒼不足恨,物我祗爾許。埼礒世路多,丈夫貴自處。
南極開天詔,春來萬物蘇。節隨星動速,槎向海浮迂。鯤運溟風翼,龍收渥水駒。故園聊暫駐,松菊未曾蕪。賈涕頻封疏,因詩復一號。風塵人落落,江漢日滔滔。徑晚菊生色,庭秋鶴毨毛。玉峰青瑣外,何處賦登高。
白楊枝老,暗鎖一天愁霧。絕調已銷沈,怎把鐘期重鑄。勝游空數。也識人間懷舊淚,滴不透、夜臺深土。單苦是、山頭灰蝶,飛遍我、凝眸處。聽去。餳冷清簫,鶯凄遠樹。漸挨到、黃昏燈乍點,又門掩、棠梨寒雨。可憐新火新泉換,總催得、少年人暮。看昨日花溪,小冢誰添,蘚紋侵路。
英雄何以不冠巾,肯向團蕉老此身。伏氣山中如病虎,圖形閣上亦祥麟。詩吟北固僧宗泐,術授東吳道應真。特地開科長取士,不知漏落幾多人。
茅屋雞初遞,楓林月半殘。灘傾驚枕仄,露下覺衾寒。客子愁無那,舟人語未闌。蘭溪今夜泊,須酒慰艱難。
錦□金蓑織幾重,問魚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蓮房去,好度華池獨化龍。
衣裳會后說兵車,府海官山到女閭。自古羞稱誰解此,何人善割尚藏諸。澄清空抱憂時策,平準誰傳計利書。開市開邊徒擾攘,師中最忌漏多魚。
樓上東風簾幕垂,纖纖春筍弄妝遲。玉籠鸚鵡知人意,催報花梢日影移。
南北驅之既,東西長又多。已知蠹人力,毋亦沴天和。號令趨風雨,鞭笞畏網羅。相看愁欲死,恐未及驩歌。
疏抗廷臣右,經傳弟子行。江淮歸德政,蠻貊誦文章。世路風波惡,仙家日月長。西林曾有約,楚挽莫凄涼。西帥予曾忝,無何馬首東。計臺初不遠,交篆竟成空。夜壑移舟半,淮山落木中。堂堂寧復見,丹旐獵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