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褒山因老二首 其二
島可文章似出家,不將言語落浮夸。
雪中令我思風絮,天上因君合雨花。
一炷飛煙云天矯,數行佳樹玉槎牙。
山高殊覺青霄近,捫虱南窗向日華。
島可文章似出家,不將言語落浮夸。
雪中令我思風絮,天上因君合雨花。
一炷飛煙云天矯,數行佳樹玉槎牙。
山高殊覺青霄近,捫虱南窗向日華。
島可的文章風格好似出家之人般超脫,言辭不落入浮夸之流。雪中讓我想起了隨風飄飛的柳絮,因為你仿佛天上也該降下雨花。一炷香的青煙在云天中蜿蜒繚繞,幾行美好的樹木如玉石般交錯參差。山高讓人覺得離青天格外近,我在南窗下對著日光像王猛一樣從容自在地捉虱子。
島可:可能是一位僧人或文人。
浮夸:虛浮夸大。
風絮:隨風飄飛的柳絮。
玉槎牙:形容樹木枝干像玉石般交錯不齊。
捫虱:典出王猛捫虱談天下,形容人從容自在、不拘小節。
日華:日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山中與僧人島可交往,被其文章風格和山中景色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這種超脫、寧靜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島可文章風格并抒發自己在山中的閑適心境。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審美。
拔劍擊銅斗,醉作游子歌。涼風蕭蕭墮梧葉,清猿裊裊啼綠蘿。羨君為人好風采,誰那襟期隔山海。握手頻分兩地愁,卜鄰空費千金買。買臣蕭條主父貧,布褐羹藜多苦辛。我今與子俱未達,蹭蹬豈若尋常人。伯勞東飛燕西去,斗酒相歡別岐路。座上同聲歌送君,杜陵野客心偏苦。雙溪竹嶼入云林,君去攜書更抱琴。近聞下榻多賢者,若個交游情最深。
誰為不死人,懷此終日憂。來日當大難,今日且行游。行游須及時,古語恒如茲。口爾身不然,留為今人嗤。今古更相笑,逝者無還期。
生長升平鶴發翁。兒郎衣彩照方瞳。晨昏甘旨鳳城中。緩步不須鳩杖策,酡顏時藉蟻杯烘。懶將身世應非熊。
宵行擬送子,惆悵未能曉。起來望瑽阇,沈沈但深杳。遙聞棹歌聲,雜然出樹杪。想子遂群動,使我心有栗。昔賢愿抱關,此意亦可了。
御前傳檄罷,歇馬卸鞍韉。日落雙旌晚,云開萬幕連。邊聲回朔吹,塵色蔽胡天。敵愾心猶切,長歌北伐篇。
閑游北城隅,俯視清江郭。洪川帶名都,形勢自相錯。樓觀藹郁郁,街巷紛以漠。北城良巳高,況陟城上閣。輕裳拂倒景,飛檻聆天樂。夕山一何蒼,夏潦彌井絡。沖風激回流,玄云駭難泊。暗觀逝者危,遂悟居者樂。慷慨亮易感,捫心果誰惡。夷險非我為,彈劍且盡酌。
金牛煙雨最相關,老子方將老是間。不分艮齋來貌取,更于句里占江山。
枝剪殘秋,煙沈寒水,斜陽漸下空城。廢壘高墩枯綠,俯仰無憑。隔水鳥喧不見,散入莎草蘆汀。忽幕垂野闊,悄緊吳霜,燈火零星。舉頭乾坤何在,遍三千世界,誰與鷗盟。響蹋無根凋葉,系馬深荊。拭面酸風滿陌,覺瘦骨、同此衰輕。立久波心都靜,對影涼生,月與梢平。
官罷賓客散,家貧僮仆頑。尚有此阿堵,苔錢何斑斑。酒從田父飲,果聽鄰人攀。四壁夜無盜,焉在門常關。浪作送窮文,五鬼驅復還。士各行乃志,慎毋賦招山。書貴有容德,曰無嫉于頑。鳳鳴鷙其翰,貍首于菟斑。楚楚夸毗子,自謂高難攀。焉能浼我哉,冰炭何相關。君欲遂勝彼,只輪俾無還。不見古戰場,暴骨堆如山。往古豈可泥,群飲懲商頑。我有漉酒巾,糟粕常斕斑。其在易之需,云天未渠攀。宴樂以俟時,雞鳴當開關。醉鄉幸有路,可往不用還。何能顧金錢,悠然頹玉山。
荒苔落葉小軒秋,兀坐無聊疾始瘳。一縷篆煙飛不盡,又將詩卷閱從頭。
眾生尊我我須勞,公在吾儒公亦豪。數點曉星滄海遠,一床秋月定山高。性空彼我無差別,力大乾坤可跌交。十二萬年如指掌,且?閒弄在甄陶。
靖國開皇極,先公秉化鈞。謝庭知有子,孫閤遂延賓。烜赫蕭周上,蒼黃屈賈鄰。欲明當日事,正論墨猶新。
春日思遠游,遠游欲何止。角哀見楚王,伯桃樹中死。出門逢路人,天下無二子。春山一萬重,春江一萬里。上有無心云,下有無情水。
春草綿綿岱日低,山邊立馬看摩笄。黃鶯也解追前事,來向夫人死處啼。
百頃澄潭細吐云,碧沙流水不生塵。若為喚起龍行雨,散作千巖萬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