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首 其一二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師鐵得金,一場富貴。
馬祖升堂,百丈卷席。為眾竭力,禍出私門。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師鐵得金,一場富貴。
馬祖升堂,百丈卷席。為眾竭力,禍出私門。
釋迦牟尼佛拈起花朵,摩訶迦葉會心微笑。老師像把鐵變成金,得了一場富貴。馬祖道一登上法堂說法,百丈懷海卷起法席。本是為眾人盡力,禍事卻從私心產生。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佛教典故,世尊指釋迦牟尼佛,他拈花示眾,眾人不解,唯有迦葉破顏微笑,被認為領悟了佛法真諦。
師鐵得金:比喻老師獲得了很大的收獲。
馬祖升堂,百丈卷席:馬祖道一為唐代高僧,升堂說法;百丈懷海是馬祖弟子,曾在馬祖說法時卷席,促使馬祖進一步開示。
此偈可能創作于佛教禪宗發展較為興盛的時期。作者可能是一位禪僧,以偈語的形式來表達對佛教傳承、修行等方面的思考。在禪宗的修行和傳承過程中,有很多經典的故事和場景,作者借此來傳達自己對佛法的理解和感悟。
這首偈語主旨圍繞佛教修行與傳承。通過引用佛教典故,揭示了修行中既有收獲成果的一面,也存在因私心引發問題的可能。它體現了禪宗簡潔明快、以事說理的特點,在禪宗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后人理解禪宗的思想和修行理念。
江口寒潮自至,山間明月誰招。自可歸來坐嘯,何須世上折腰。
庭前兩株松,風吹一株折。朝減半庭陰,夜滅半庭月。
得失從來似偶然,因師聊復問行年。此生竟墮陰陽數,方信修行力未全。旅食江干秋復春,歸耕未遂不勝貧。憑師細考何年月,可買山田養病身。
十載交游托故知,登堂幾度醉題詩。瑯峰昨夜中天月,照我清光減舊時。
陂空鳧鶩何在,寺古鐘魚或無。山氣陰陰欲雨,仆姑端解欺予。
古臺誰筑插天高,項羽戲騅創霸圖。寂寂不聞人氣概,凄凄只見草荒蕪。欲知驗馬乘佳興,不遂青絲擊玉壺。猶擬歸來天色晚,云橫湍水落金烏。
覆渚藤花潤,到門山氣佳。綠浮蓮出水,紅綻藥當階。養靜得隨遇,勞生各有涯。亦知少朋從,風雨過茅齋。
國初南院首皇州,官妓居連十四樓。手帕結成多姊妹,春盤笑為賞燈留。
江邊寺里為君來,絕璧高亭對酒杯。萬里海波沖鳥落,半天風雨挾龍回。蒼松解引尋真路,宿草空傷濟世才。莫上書堂歌伐木,寒泉嗚咽使人哀。
白鶴觀前紅杏林,高人習隱契玄心。懸壺通市天光近,采藥亂山云氣深。微雨獨攜松下屐,清風時動壁間琴。望中疑是旌陽宅,車馬蕭蕭費遠尋。
來去甚行蹤。身似舟孤事事容。日夜煙波何處了,渠儂。且趁時來一晌風。時節太匆匆。反覆春秋燕又鴻。不信臨江亭上望,香楓。霜在青林葉上紅。
手所以司執,所執必正事。回德謹勿持,持必為痿痹。
露下橫塘水鏡平,盈盈璧月入秋清。揮杯共泛忘憂物,散步如游不夜城。光滿星河潛避影,風恬林籟靜無聲。移舟欲傍鷗君宿,烏鵲枝頭且莫驚。
耿耿憐魚目,如臨沸釜驚。暌乖判火澤,離照飭戈兵。妖亂經年伏,威棱計日平。安流忘涉險,暫遣警歸程。
在心曰志發言詩,聲成于文被管絲。手舞足蹈欣泰時,移風易俗王化基。琴角揮韻白云舒,簫韶協音神鳳來。拊擊和節詠在初,章曲乍畢情有馀。文同軌一道德行,國靖民和禮樂成。四縣庭響美勛英,八列陛唱貴人聲。舞飾麗華樂容工,羅裳映日袂隨風。金翠列輝蕙麝豐,淑姿秀體允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