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別示子
不能枉道取富貴,是致爾輩愁饑寒。
頻年別離情更惡,兩地狼狽心何安。
從人數寄安否問,使我相思懷抱寬。
平生竊嘆曹家兒,臨歧莫墮雙闌干。
不能枉道取富貴,是致爾輩愁饑寒。
頻年別離情更惡,兩地狼狽心何安。
從人數寄安否問,使我相思懷抱寬。
平生竊嘆曹家兒,臨歧莫墮雙闌干。
我不能違背道義去謀取富貴,這才致使你們這些孩子要忍受饑餓寒冷的憂愁。多年來頻繁離別,這離情更讓人難受,我們兩地艱難窘迫,我的內心怎么能安寧。隨從多次寄來你們是否安好的消息,讓我因相思而煩悶的心懷得以寬慰。我這一生私下里感嘆曹家的子弟,在分別時不要像他們那樣淚落沾濕雙闌干。
枉道:違背正道。
頻年:多年,連年。
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
從人:隨從。
曹家兒:這里可能指曹操家族的子弟,具體指代需結合更多背景,此處推測是因離別時情感表現被詩人提及。
臨歧:面臨岔路,指分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生活并不富裕,可能因堅守道義而未追求富貴,導致子女生活困苦。頻繁的離別讓詩人內心痛苦,他在與子女分別時寫下此詩,既表達自己的堅守,也流露出對子女的牽掛和期望。
這首詩主旨明確,體現了詩人堅守道義的高尚品格和對子女的深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樸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一位父親在困境中對子女的愛與教誨。
東風昨夜送華顛,啼盡春鵑喚不還。萬卷清詩留海內,一生劇跡駐人間。靈前蠟炬思風骨,窗外塵埃笑觸蠻?;厥走|天倍惆悵,悠悠漸遠白云閑。
文采風流楊令尹,一官政滿上京畿。栽花歲久成花縣,制錦功完又錦衣。伯起家聲誰得似,大年才業世應稀。莫言傾蓋論交晚,何事臨流更忍違。
金掌何人吸露華,爭如瓦盞泛霜花。移床來傍花邊坐,底用云嵐頂上家。
鶯向開元已弄歌,風光一倍在巖阿。萱花日暖幽香滿,樛木春深茂陰多。紅恨櫻桃頻作子,青憐楊柳欲侵蛾。雙成萼綠東西侍,王母偏憐是婉羅。
人看浴出如枯木,我自無心類死灰。在處秋風吹鬢發,不堪更上雨花臺。未知何處是吾廬,南北悠悠意所如。不愛渭川千畝竹,與君江上卜新居。
崇朝構行雨,薄晚屯密云。緣階起素沫,竟水散圓文。河柳低未舉,山桃落已芬。清樽義不薦,淹留遂待君。
青春艷繡衣,得祿更興悲。無復娛親日,徒傷負米時。迢迢桑梓戀,惻惻蓼莪思。天地無窮極,難伸寸草私。
云鎖巒頭月鎖溪,望洋何處更多迷。遙從四壁看仍斷,只有中峰壓不低。巢許已前歸譜牒,煙霞之內即封提。苔花十里俱凝合,杖屨何因得染泥。
八斗相傳繡虎才,路傍石馬翳蒼苔。洛神留得黃初賦,千載霓裳去不回。
籀跡秦章手自摩,刻刓翻擬贈潛夫。毋論此掾同三語,且愛新銜長五湖。到處酒旗成鹵簿,見來漁父是官徒。如聞尚有風波事,一榻禪房署苾芻。
秋入披香玉露濃,晚妝初罷鳳樓鐘。恃恩醉卻昭陽酒,誤把紅繩戲睡龍。
閑倚天臺看曙霞,自然龍漢度無涯。暫來演道明光殿,歸去乘蹺太上家。帝簡賜歌旌火棗,世人何處訪桃花。到山若赴昆崙會,還控青鸞白鳳車。
咫尺東洲去不回,小喬蹤跡費人猜。非朝非暮非云雨,魏帝無方擬夜來。
世情賤歸田,鄉里貴出門。自匪曠遠士,鮮不異寒溫。隆誼期止足,敦交在丘園。結念早旋歸,竊恐負此言。
身先百花一日生,筆端五色本天承。旗亭畫壁流歌板,夜雪尋梅喚酒朋。山水當年曾有約,音容從此卻無憑。鳥聲猶學詩人調,門外高吟上紫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