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驛
唐山山下雙溪上,城堞參差圖不成。
已許開簾見山色,何妨欹枕聽溪聲。
疏泉尚想前賢意,美俗猶存太古情。
試向丹樓望原野,青青菖葉正催耕。
唐山山下雙溪上,城堞參差圖不成。
已許開簾見山色,何妨欹枕聽溪聲。
疏泉尚想前賢意,美俗猶存太古情。
試向丹樓望原野,青青菖葉正催耕。
在唐山山下雙溪之上,城墻上的齒狀矮墻高低不齊,難以畫出完整的畫面。已經答應打開簾子欣賞山色,不妨斜靠著枕頭聆聽溪聲。疏通泉水還能想象到前賢的心意,美好的風俗還留存著遠古的情懷。試著登上紅色的樓閣眺望原野,青青的菖蒲葉正催促著人們耕種。
雙溪驛:驛站名。
城堞:城墻上的齒狀矮墻。
欹枕:斜靠著枕頭。
疏泉:疏通泉水。
美俗:美好的風俗。
太古:遠古。
丹樓:紅色的樓閣。
菖葉:菖蒲的葉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途中經過雙溪驛,被當地的自然景色和古樸風俗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閑適愜意。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雙溪驛周邊的自然與人文景象,贊美鄉村的寧靜與美好。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對美好事物的敏銳感知。
朝看亦南山,暮看亦南山。
南山長不老,聊以永君年。
萬株松上花,千日杯中酒。
兒孫戲膝前,一舞一回壽。
石城山頂窺峨眉,胚胎靈秀爭幽奇。岷源水入錦江碧,奔流到海無盡時。
兩生生長山水窟,合有清氣相扶持。我知兩生名,初未識兩生。五色動眸子,雙璧夸連城。
青鸞鎩羽大鵬息,黃金之臺高不極。有才自與歲月深,思闬何殊在京國。但令每飯念宵衣,莫辭三載聊家食。
炎曦暍人行路難,十旬羈滯猶長安。長安冠蓋富豪俊,事賢友仁良所歡。
喬生好客肝腸熱,門限將穿眼森鐵。與人娓娓不忘規,言泉噴落離堆雪。
毛生廣坐兀徘徊,峭如石筍撐寒梅。閉門頌酒自孤枕,夢吞溟渤杯中來。
一凔一煦頗殊致,兩人測交敦古誼。攜手同行胡弗徐,投詩話別憂時事。
九州饑饉流民多,況聞苦旱家書至。熒惑搖芒室壁間,仰視太陽麗天駟。
斗車憑戴筐,騎衛信環侍。霧雺升降豈有徵,榆桂參差且循次。
汝今涕泣悲路歧,我剩凄涼已無淚。望云羨汝共言歸,坐令兀兀吾心醉。
不敢噂沓矜談天,為汝少損摩兜鞬。殷憂啟圣眷疇昔,先帝中興方沖年。
采芑江漢鞠師旅,騶虞麟趾依親賢。拊膺玉幾迭霜露,天荒地老愁神仙。
宣仁堯舜終乾乾,所嗟中外多備員。及今英劭為時出,奮發猶可追先鞭。
行矣各自愛,劍氣騰星躔。愿友天下士,更攬形勢全。
南下吳淞叫精衛,西入夔巫號杜鵑。山澤崇朝有霖雨,畎畝要在能力肩。
余生早衰盼雙杖,道逢邛竹煩留連。
荏苒馀春駐,依微嫩旭晴。繡簾人靜午風輕。一月絮花吹墜、到窗欞。
幾處雙飛燕,誰家百囀鶯。游絲搖漾系門庭。門外朱幡綠野、正催耕。
露下銀床爽氣殷,密垂珠箔思紛紛。
黃花籬外蟲喧砌,紅葉階頭犬吠云。
桐韻暗依更漏響,龍涎高伴夜燈焚。
袖中七寶還收在,試問秋蟾缺幾分。
云臥衣裳冷。看蕭然、風前月下,水邊幽影。羅襪塵生凌波去,湯沐煙江萬頃。愛一點、嬌黃成暈。不記相逢曾解佩,甚多情、為我香成陣。待和淚,收殘粉。
靈均千古懷沙恨。恨當時、匆匆忘把,此仙題品。煙雨凄迷僝僽損,翠袂搖搖誰整。謾寫入、瑤琴幽憤。弦斷招魂無人賦,但金杯的皪銀臺潤。愁殢酒,又獨醒。
灼灼桃花紅,
澄澄潭水綠。
疑是武陵源,
人家匿深谷。
留京王氣自天開,三署初逢載筆來。早慕玄熊平水土,至尊一日借君才。
朝辭北寺五云傍,暮指中流萬鹢翔。若過江都應系纜,手栽桃李已成行。
家傳六一有遺風,昭代為郎意獨雄。候雁北來新調好,文星南度大江空。
羅浮蒼茜傍君偏,憶共觀濤十四年。莫問盍簪知有日,主恩重奏柏粱篇。
子去吾誰與,諸孫共此悲。
幾經行役苦,還讀寄來詩。
事要規摹立,寧憂寒餓為。
安知造物意,于爾不吾私。
丹甍繡戶拂寒霜,
靜讀毛詩意覺長。
討論一言窮六義,
道心少悟愛斜陽。
新篁風韻夜窗幽,
好夢驚回惹舊愁。
一瞬春光歸去也,
子規啼月下西樓。
豈但詩書對圣賢,須知屋漏與神天。
設科雖較詞章。鳴春。
敢將愚見酬佳贈,愿子深思勿語人。
開軒新典鹔鹴裘,風葉霜花滿御溝。
星漢幾回看七首,河山曾不邈壚頭。
書成似是潛夫論,璧在何妨說客游。
籍甚二豪拚酩酊,尊前蕭瑟薊門秋。
坊表巍巍一代旌,
千夫共指舊蓉城。
苦心畢竟邀天鑒,
不負慈烏徹夜聲。
別離在俄頃,一刻逾千金。茫茫百端集,匪獨悲牙琴。
白日自天上,浮云且勿侵。神仙諒虛語,忠孝珍素心。
但恐同志少,終苦力弗任。掉頭已巢父,淮南秋漸深。
不見空中書,祖筵酒重斟。酒酣論古事,涕淚沾衣襟。
圯上一謀面,赤松何日尋。僧寮芋初熟,未解長源簪。
炊粱不就枕,息羽寧入林。歲月積薪暇,陟屺思故岑。
眷言審出處,所愿加砭針。踟躕乞片語,坐右以為箴。
采義非采薇,食薇不食粟。
遙遙望西山,千古嵯峨獨。
西北多奇峰,云深香難認。
漢廷無謀臣,黃綺皆真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