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元思如涌泉愈和愈好晨興遣騎扣門披衣疾讀走筆再酬嚴韻
陽和生發驗葭灰,但見江梅欠蠟梅。
風味向人忘冷落,歲寒乘月重徘徊。
從來對酒遭花惱,何獨題詩被雨催。
公子唾珠無限思,更看鐵畫寫離堆。
陽和生發驗葭灰,但見江梅欠蠟梅。
風味向人忘冷落,歲寒乘月重徘徊。
從來對酒遭花惱,何獨題詩被雨催。
公子唾珠無限思,更看鐵畫寫離堆。
陽氣生發從葭灰的變化可以驗證,只見江邊有江梅卻少了蠟梅。蠟梅的風味讓人忘卻了冷落,在這歲寒時節趁著月色我又來徘徊。向來對著美酒就會被花惹出煩惱,為何只有題詩會被雨催促。公子你才思如珠有無限的情思,更能看到你如鐵畫般的書法寫著離堆。
陽和:指春天的暖氣。葭灰:古代用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內,以占氣候。某一節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飛出,示該節候已到。江梅:野生梅花。蠟梅:落葉灌木,冬季開花,色黃如蠟。風味:風度、風采。歲寒:一年的嚴寒時節。對酒遭花惱:對著酒和花引發煩惱。唾珠:比喻談吐不凡或文詞優美。鐵畫:形容書法剛勁有力。離堆: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冬季,當時詩人與友人(公子)有詩詞唱和,友人的才思讓詩人十分贊賞,詩人在晨起讀友人新作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和自身的感慨。特點是借景抒情,將自然景色與個人情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詩詞唱和文化。
詩篇足繼晉名流,幾度思君倚寺樓。十載龍庭歸不得,玉泉何日更同游。
道人不作槐根夢,一片虛頑太古心。無雪可催蒼檜老,有家原住白云深。山頭月落虎長嘯,海面風生龍自吟。世上何人窺此意,野花啼鳥是知音。
長空多浮云,微雨沾四郊。美人隔蘭渚,雜佩不可要。去年梁間燕,今歲將尋巢。時物各芬芳,吾興亦飄飖。珠箔障東風,星月耿深霄。欲理陽春詞,朱弦為君調。
照花前后明妝靚。花容人面交相映。花氣惱人香。春風暗斷腸。流光遲暮易。莫把鉛華棄。玉貌為誰妍。花開年復年。
多情不在分明,繡窗日日花陰午。依依云絮,溶溶香雪,覷他尋路。一滴東風,怎生消得,翠苞紅栩。被疏鐘敲斷,流鶯喚起,但長記、弓彎舞。定是相思入骨,到如今、月痕同醉。教人枉了,若還真個,匆匆如此。全未惺松,纈紋生眼,胡床猶據。算從前、總是無憑,待說與、如何寄。
三界無家誰最親,十方惟有一空身。但隨云水伴明月,到處名山是主人。
松邊采藥去,谷里帶云歸。步轉半厓側,影涵空澗微。獨尋茅宇歇,因看水舂機。數點山花落,孤禽避客飛。
西風晴日過姑蘇,左瞰松江右太湖。
海上光芒羨湛盧,循聲遠播達皇都。一腔似水懸冰鑒,兩袖拂云擁玉壺。花樹有年曾集雉,柏林指日可棲烏。知君雅負澄清志,策馬長安夾道呼。
矯首南安感舊游,茫茫葭菼隔重洲。六年自愧無恩及,百姓何須有淚流。庾嶺生涯通晝夜,周臺風月自春秋。故人若問張東海,依舊綸竿伴白鷗。
官是度支吏,人稱畫省郎。此行非落莫,吾道足徜徉。地勝當龍虎,臺高有鳳凰。知君能汗漫,賦就莫相忘。
宰相五更朝,金鞍拂柳條。何如磐石上,散發坐吹簫。
千載猶存北固樓,云天遼闊任凝眸。孫劉劈石深痕在,辛陸耽吟浩氣留。興廢事,幾時休。晴空遙指是神州。縱觀滾滾長江水,不信投鞭可斷流。
春江流水曲塵波,亭上羈人奈若何。底事同來不同去,又添新雨入漳河。
林壑分明自一寰,釀泉聲出兩峰間。百年紙上看陳跡,寸日忙中負此山。到處僧為風月主,生來誰似水云閒。逃名更笑莊周懶,半世方成一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