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五
頂雪抗春,目寒射人。
蓑裹江湖雨,斗浮河漢津。
拙忘機兮抱甕,妙不傳兮斲輪。
谷鳥巖華自聲色,十方普現剎塵身。
頂雪抗春,目寒射人。
蓑裹江湖雨,斗浮河漢津。
拙忘機兮抱甕,妙不傳兮斲輪。
谷鳥巖華自聲色,十方普現剎塵身。
頭頂著殘雪,對抗著新春,眼神冷峻如寒芒射人。身披蓑衣,經歷江湖風雨,像斗星漂浮在銀河渡口。笨拙地忘卻機巧,抱著甕汲水;精妙的技藝難以言傳,如同斲輪。山谷中的鳥兒、巖石上的花朵自然地發出聲音、展現色彩,在十方世界普遍化現出如微塵般眾多的佛身。
頂雪抗春:頂著殘雪迎接春天,寓意堅守某種精神對抗時節變化。
目寒射人:形容眼神冷峻有威懾力。
蓑裹江湖雨:身披蓑衣在江湖的風雨中。
斗浮河漢津:像斗星漂浮在銀河渡口,有超脫塵世之感。
抱甕:出自《莊子》,指抱甕汲水,代表一種質樸、無巧詐的生活方式。
斲輪:出自《莊子》,指斲輪老手技藝精妙但難以言傳。
谷鳥巖華:山谷中的鳥兒和巖石上的花朵。
十方:佛教用語,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向。
剎塵身:佛教認為佛能在微塵般眾多的世界中化現佛身。
此詩作者為宋代的釋正覺。宋代佛教禪宗興盛,禪僧們常以詩歌表達禪理和修行感悟。釋正覺倡導默照禪,這首詩可能是他為禪人或化主寫真時所作,通過詩歌傳達禪的境界和精神。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禪的境界和精神,強調質樸、超脫和自然。其特點是運用豐富意象和典故,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它是宋代禪詩的代表之一,反映了當時禪宗思想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水月觀音水月明,只將慈眼視眾生。 眾生無量悲無量,應感如傳空谷聲。
天風颯颯步聲虛,一片紅云控帝居。 聞道茅家開夕宴,上元親授太霄書。
紫牙鏤合方如斗,二十四星銜月口。貴人迷此華筵中, 運木手交如陣斗。不算勞神運枯木,且廢為官恤惸獨。 門前有吏嚇孤窮,欲訴門深抱冤哭。耳厭人催坐衙早, 才聞此戲身先到。理人似愛長行心,天下安平多草草。 何當化局為明鏡,掛在高堂辨邪正。何當化子作筆鋒, 常在手中行法令。莫令終日迷如此,不治生民負天子。
陽復乾純陽*午。象帝先、是吾玄祖。一氣氤氳降甘雨。始恍然、火浮黎土。無極極中誠密錮。玉龍蟠、幽囚金虎。主人輕鼓沒弦琴,全不屬
縱目江山了,芳洲黯淡容。 風云飛燕雀,雷雨壯蛟龍。 詞賦空千古,煙波浩萬重。 危樓看百尺,縹渺挹仙蹤。
識盡人間甘苦。不如歸去。先來孤館客愁多,更傾下、連宵雨。盡日登山繞樹。祿非尺素。竹雞啼了杜鵑啼,甚都在、人愁處。
南國幽花比并香。直從初夏到秋涼。素馨茉莉古時光。 梅□正寒方著蕊,芙蓉過暑即空塘。個中春色最難量。
雨歇方塘,清圓一一風荷舉。艤舟南浦。忘卻來時路。 醉拍春衫,便欲隨君去。猶回顧。阿蠻樊素。更有留人處。
朝望漢陽云,暮植香山杖。 長風如奔湍,千林共一響。 前登見石坪,有庵大如掌。 孤松翼嶺深,殘霞延月上。 黃精具嘉蔬,葉羅新餉。 已作山中人,慣受伊蒲享。 悟彼服食者,虛結煙嵐想。
不知鷗與鶴,天畔弄晴暉。背日分明見,臨川相映微。 凈中云一點,回處雪孤飛。正好南枝住,翩翩何所歸。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五剡乃脫選,通籍入金閨。祖宗立法初意,正欲獵英奇。近世流風薄矣,強者立躋霄漢,弱者困塵泥。流水伯牙操,底處有鐘期。 公為政,民不擾,吏無欺。春風桃李滿縣,當路幾人知。五馬宏開公道,一鶚首旌治最,遲乃速之基。不枉受人薦,更看薦人時。
劍倚青天笛倚樓。云影悠悠。鶴影悠悠。好同攜手上瀛洲。身在閻浮。業在閻浮。 一段紅云綠樹愁。今也休休。古也休休。夕陽西去水東流。富又何求。貴又何求。
朝云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行役懷舊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
思量世事,幾千般翻覆,是非多少。隨分隨緣天地里,心與江山不老。道在天先,神游物外,自有長生寶。洞門無鎖,悄無一個人到。 一條柱杖橫肩,芒鞋緊峭,正風清月好。驚賞百年渾似夢,空被利名縈繞。野鶴縱橫,孤云自在,對落花芳草。來朝拂袖,誰來南岳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