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三○五
本無今有,覺空幻受。
真相儼然兮威音之前,妙觸出礙兮影響之后。
功極而轉身,說禪而借口。
把住也洞水逆流,放行也曹山顛酒。
本無今有,覺空幻受。
真相儼然兮威音之前,妙觸出礙兮影響之后。
功極而轉身,說禪而借口。
把住也洞水逆流,放行也曹山顛酒。
原本沒有如今卻有了,覺悟到這是虛幻的感受。真實的法相莊嚴啊,在威音王佛之前就已存在;奇妙的感觸突破阻礙啊,在如影隨形、如響應聲的境界之后顯現。修行功德達到極致便轉身自在,講解禪理不過是借個由頭。把控住時洞水都能逆流,放開時能如曹山那樣癲狂縱酒。
本無今有:原本不存在現在卻出現了。
覺空幻受:覺悟到這是虛幻的感受。
威音:威音王佛,是過去莊嚴劫最初的佛。
妙觸出礙:奇妙的感觸突破阻礙。
影響:如影隨形、如響應聲,指一種緊密關聯的狀態。
功極:修行功德達到極致。
轉身:表示自在變化。
借口:借個由頭。
洞水逆流:洞水本順流,逆流表示打破常規。
曹山顛酒:曹山指曹山本寂禪師,顛酒可能指其不拘常規、放曠的行為。
此詩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系列之一,這類詩通常是為禪門修行者畫像題寫贊語。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處于禪宗發展較為興盛的時期。作者以詩來表達對禪修境界的理解和感悟,可能是在與禪門弟子交流、為其畫像時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闡述禪修的境界和感悟,突出禪修能讓人超越常規、自在灑脫。其特點是充滿禪意,運用佛教意象和夸張手法。在禪詩文學中,它豐富了禪理表達的形式,有助于后人理解禪宗的思想和修行追求。
吳楚煙波里,巢由季孟間。
只言無事貴,不道致身閑。
別渚蓮根斷,歸心桂樹頑。
空勞鐘璞意,塵世隔函關。
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
人心猶未革,天意似難明。
四海霍光第,六宮張奉營。
陪臣無以報,西望不勝情。
璧池清秩訪燕臺,曾捧瀛洲劄翰來。
今日二難俱大夜,猶幸小蘭同舍在,每因相見即銜哀。
陰云薄暮上空虛,
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異時開霽后,
玉輪依舊養蟾蜍。
借問隴頭水,年年恨何事。
全疑嗚咽聲,中有征人淚。
自古無長策,況我非深智。
何計謝潺湲,一宵空不寐。
衰老應難更進趨,藥畦經卷自朝晡。
縱無顯效亦藏拙,如何只見丁家鶴,依舊遼東嘆綠蕪。
寒門雖得在諸宗,棲北巢南恨不同。
馬上固慚消髀肉,深荷吾宗有知己,好將刀筆為英雄。
齊王僚屬好男兒,偶覓東歸便得歸。
滿目路岐拋似夢,惆悵途中無限事,與君千載兩忘機。
野云芳草繞離鞭,敢對青樓倚少年。
秋色未催榆塞雁,車馬同歸莫同恨,古人頭白盡林泉。
一從朱履步金臺,蘗苦冰寒奉上臺。
峻節不由人學得,
應笑樟亭舊同舍,九州無驗滿爐灰。
靈蛇橋下水聲聲,曾向橋邊話別情。
一榻偶依陳太守,還把余杯重相勸,不堪秋色背鄖城。
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黃云戰馬閑。
只有羸兵填渭水,惆悵翠華猶未返,淚痕空滴劍文斑。
蕩漾春風淥似波,惹情搖恨去傞傞。
燕翻永日音聲好,可憐戶外桃兼李,
仲蔚蓬蒿奈爾何。
兩府攀陪十五年,
郡中甘雨幕中蓮。
一瓶猶是烏程酒,
須對霜風度泫然。
高高起華堂,區區引流水。
糞土金玉珍,猶嫌未奢侈。
陋巷滿蓬蒿,誰知有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