餞宋承旨潛溪先生致仕歸金華七首 其七
龍門佳致接仙山,舊筑茅堂紫翠間。方外羽人霞作袂,瀛洲歸客玉為顏。常時望氣懷京國,午夜朝真響佩環。愿祝圣朝千萬壽,還隨笙鶴到天關。
龍門佳致接仙山,舊筑茅堂紫翠間。方外羽人霞作袂,瀛洲歸客玉為顏。常時望氣懷京國,午夜朝真響佩環。愿祝圣朝千萬壽,還隨笙鶴到天關。
君為田鴇吟,哀彼田鴇艱。
無舌以自鳴,銜恨安所宣。
我征古人詩,得之唐國篇。
苞栩何足哀,悲在不得言。
君看??鴂鳴,眾芳為不蕃。
黔雷詎有知,奮此亦已偏。
萬生詎可窮,孰能厭多聞。
頗識鳥獸名,從子求諸田。
席上香風轉綺羅,北門東道漢蕭何。
燈搖萬井年光嫩,月覆千閭夜色多。
樓閣影重占物阜,管弦聲洽驗民和。
相公不惜陽春曲,傳與都人每歲歌。
翁子懷章未足多,
會稽歸日已蹉跎。
舍人綠發垂金印,
院吏朱衫導玉珂。
去國忠心傾斗極,
過鄉喜氣壓江波。
君王許便雙親養,
奈渴黃麻紫誥何。
身寄秦川紫翠間,舉頭行坐對南山。
忽來煙際逢仙掌,更覺天邊慰客顏。
霖雨不知何日作,片云猶向此時閑。
三峰信美那能戀,自有家林未得還。
因言浙江潮,憶上吳山尖。八月天地空,千里澄圓蟾。海水為群飛,迅雷發幽潛。壯士懷惴栗,怯夫竊窺瞻。
春風潮水平,青玉開鏡奩。輕舟載花女,翠發腰纖纖。勝事冠東南,君行獨能兼。吾以狂自名,將老無所嫌。會當從君游,不計歲月淹。鲙魚必令鮮,釀酒勿使甜。
孤直難知己,才華反誤身。
流年銷壯節,多病對殘春。
酒到心如達,花空眼亦貧。
賢愚通塞理,誰與問洪鈞。
幕府文書日日同,愧無長策議平戎。
但驚蓬鬢看雙白,不覺花枝已半紅。
宦意蹉跎侵晚景,客愁散漫逐春風。
古人枉說從軍樂,興在江湖短艇中。
早陪樞筦晚持衡,曾與君王致太平。
一代盡宗蕭相畫,四夷猶服晉公名。
乾坤爽氣初秋動,社稷元勛翌日生。
今歲故鄉諸父老,壽樽應喜得親傾。
有客秋郊曠望中,更憑佳句發才雄。
牛羊飽食眠平野,雕鶚乘時擊迅風。
倦目幾隨殘照斷,渴腸惟藉濁醪充。
登臨不用頻興感,憂喜能忘是塞翁。
江南多名山,少有瑯琊比。
瑯琊盛泉石,晚得幽谷美。
將非造物者,留以待君子。
乃知智且仁,必好山與水。
公有高世材,此山共森峙。
公有濟物心,此泉共清泚。
泉始居地中,隠塞未如此。
今為萬丈流,近自一勺始。
東浮滄溟廣,下益松檜喜。
奈何公之惠,及更局千里。
安得從公居,曲肱偃吾幾。
安得從公游,枕石洗吾耳。
是非付天壤,塵事如脫屣。
當為谷中叟,肯為軒冕起。
瘦硬光和字,
崔巍太華碑。
鐫模森骨立,
點畫宛鱗差。
內有通神筆,
前無絕妙辭。
茅齋千載后,
玩古獨心知。
齊魯大儒師,專門盛章句。應物非己長,何以責成務。
乃其忠孝心,足以事君父。不如商利徒,反道趨詭遇。
剝床以及膚,泉貨山岳聚。賜金稱百斤,封邑成千戶。
若無天事變,豈不厚且固。商鞅既誅夷,桑羊亦刀鋸。寄言逢掖人,施施幸安步。
仁祠倚巖腹,
無處入囂氛。
古像棲深殿,
高僧傲白云。
山花暖自發,
溪溜遠猶聞。
我正為名縛,
翻羞猿鳥群。
一日論交坐席間,
肯平壯氣就衰顏。
篇章漫欲窺滄海,
道誼從來仰泰山。
白日聲名君籍籍,
青云意緒我斑斑。
元戎幕府那能久,
太學諸生已望還。
朔吹朝還暮
繁云凝復開
不能成雪意
只解作寒媒
薄宦家千里
長吟酒一杯
西鄰鄭夫子
乘興幾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