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二五五
天童之師,頂雪頷絲。
三篾住山計,孤藤橫膝時。
潭寒秋到早,空闊月行遲。
提起宗家無字印,門門何處不相宜。
天童之師,頂雪頷絲。
三篾住山計,孤藤橫膝時。
潭寒秋到早,空闊月行遲。
提起宗家無字印,門門何處不相宜。
天童寺的這位禪師,頭頂白發,頷下有絲般的胡須。以簡單的生活方式堅守在山中,孤獨地手持藤杖橫放在膝蓋上。潭水寒冷,秋天早早到來;天空空闊,月亮運行得遲緩。提起禪宗無字的法印,哪一處不適合呢。
天童之師:指天童寺的禪師。
頂雪頷絲:頭頂白發,頷下有絲般胡須,形容禪師年老。
三篾住山計:三篾是簡單的生活用具,這里指以簡樸的方式在山中修行。
孤藤:孤獨的藤杖。
宗家無字印:禪宗強調不立文字,無字印代表禪宗的佛法精髓。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禪宗在佛教界的發展有關。在宋代,禪宗興盛,天童寺是禪宗重要道場之一。詩人可能是看到天童寺的禪師清修之態,有感于禪宗的教義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禪師的清修精神和宣揚禪宗佛法的無處不在。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意象和意境營造,傳達出濃厚的禪意。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宋代禪詩的特色,豐富了禪文化的文學表達。
不見紫芝今幾年,朅來眉宇照山川。關南關北風流在,猶得時時一舉鞭。
綠陰如蓋,密葉交枝凝暮靄。青眼憐伊,閱盡滄桑又幾回。屯云掛月,月暗云迷清欲絕。若問前因,我亦槐陰夢里人。
北江著論妙機鋒,院體山癯本不同。樹倒已無堪蝕葉,書空猶自覓青蟲。
揚帆越江淮,河水來活活。呂梁扼其沖,石芒殊峭拔。溯河柁忽摧,度洪纜遽絕。前途總安流,風勁桅復折。兼旬涉險艱,脫命爭毫發。行行薄畿甸,值此正陽月。皇輿方北狩,前旌曉已發。疾驅望清塵,我馬不及秣。出關歷峻阪,下視原野闊。澗溪多縈迥,岡嶺互盈缺。舊游如夢寐,古道無改轍。經時春草變,久旱夏云熱。遠行誠苦辛,儻免蒙霜雪。
草色青青入燒痕,登臨何處暗銷魂。應憐野老無拘縛,種竹栽花教子孫。
蛾繞燈輪千燄動,鶴飛云路一聲長。
閒園草草欠樓臺,一紀干戈夢里回。盡失牡丹三百本,新移初見一枝開。
不愛虛名式擅場,卻收馀燄入寒鄉。于魚得計絕人事,翻手為云小子狂。閱世已除三宿戀,論詩兼倍百家長。西風舉扇誰多事,君自無塵點肺腸。
同宗同在旅,彼此系微官。所去無多遠,其如相見難。連云秋樹老,卷雪暮濤寒。幾度空江上,思君獨憑闌。
春早玉樓煙雨夜,簾外櫻桃花半謝。錦屏香冷繡衾寒,怊悵憶君無計舍。侵曉鵲聲來砌下,鸞鏡殘妝紅粉罷。黛眉雙點不成描,留待玉郎歸日畫。
令尹三年政,湘民去息思。艱難救災歉,憂瘁見云為。薦牘今交上,夷途去不疑。正須頻顧省,御者可無辭。
昔與張湘州,閑登岳陽樓。目窮衡巫表,興盡荊吳秋。擲筆落郢曲,巴人不能酬。是時簪裾會,景物窮冥搜。誤忝玳筵秀,得陪文苑游。幾篇云楣上,風雨沈銀鉤。□□□□□,□□□滄洲。童兒待郭伋,竹馬空遲留。路指云漢津,誰能吟四愁。銀壺傲海雪,青管羅名謳。賤子跡未安,謀身拙如鳩。分隨煙霞老,豈有風云求。不逐萬物化,但貽知己羞。方窮立命說,戰勝心悠悠。不然蹲會稽,鉤下三五牛。所期波濤助,燀赫呈吞舟。
風檐迎玉露,青梧報候,一葉落池邊。怪花開花謝,秋去秋來,景物換年年。已涼未冷,便早夜、將息都難。問近來、悲秋宋玉,可否異從前。懨懨。未秋先病,到晚偏愁,正孤幃夢懶。曾不記、看花紫榭,步月紅闌。羅云縷縷招人望,望故鄉、千疊云山。能遂否、鄉心張翰今番。
吾今羨衛侯,寡人但與祭。驚心一字可,血髓腥天地。
賓主相忘沔水濱,高風誰與向來親。君能雞黍酬初諾,我亦齏鹽得此春。桃李無言方永日,江山有路正宜人。直須弄鳳騎龍去,莫使身為可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