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一六
歲寒之容,高巖雪松。
清白之胸,冷月霜鐘。
種田博飯,地藏之春農。
明鏡非臺,黃梅之夜舂。
百草頭上閑和尚,而今何處不相逢。
歲寒之容,高巖雪松。
清白之胸,冷月霜鐘。
種田博飯,地藏之春農。
明鏡非臺,黃梅之夜舂。
百草頭上閑和尚,而今何處不相逢。
有著寒冬時節的容貌,像高巖上的雪松般傲立。懷有清白純凈的心胸,如冷月與霜鐘般高潔。以種田來換取飯食,就像地藏菩薩化身的春耕農夫。心中明鏡并非實體之臺,好似黃梅夜里舂米的行者。這位在百草之上自在的和尚,如今無論何處都能相逢。
歲寒之容:寒冬時節的容貌,形容人有堅韌、高潔的氣質。
高巖雪松:高巖上的雪松,象征人的品格高潔、堅韌。
清白之胸:指人有純凈、高潔的心胸。
冷月霜鐘:清冷的月亮和帶著霜意的鐘聲,營造出一種清冷、高潔的氛圍。
種田博飯:通過種田來換取飯食。
地藏之春農:地藏菩薩有救度眾生的愿力,這里把種田的人比作地藏菩薩化身的春耕農夫。
明鏡非臺:出自禪宗六祖慧能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指心性本空,不執著于外物。
黃梅之夜舂:相傳禪宗五祖弘忍為選繼承人,讓弟子們作偈,慧能當時在黃梅寺舂米,作偈得到弘忍認可。
百草頭上閑和尚:指自在、超脫的和尚。
此詩可能創作于禪學盛行的時期。作者作為禪人,通過此詩來表達對禪修者高潔品格和超脫心境的贊美。當時禪宗發展,人們追求內心的清凈和對佛法的領悟,作者以詩來宣揚禪意和禪修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禪修者的品格和心境,突出了禪意和超脫塵世的特點。在文學史上,它是禪詩的一種體現,展現了禪宗文化對文學創作的影響,為研究禪宗思想和禪詩創作提供了資料。
共工觸不周,巨靈擘太華。何似此健人,立石天門下。
先生新辭白玉堂,晴晝衣錦還故鄉。鄉山草木被光耀,化作錦繡成文章。花神驚視不敢當,此花非我山中芳。初疑寵渥出秘閣,復道榮恩來奉常。云蒸雨濕春風重,至今猶自馀天香。愿將歸院金蓮炬,移近圍屏照艷妝。
廣文標致不可及,皎皎渾如出水蓮。才器直為金馬客,文章真是玉堂仙。年年士子登甲第,日日衣冠肅講筵。官俸雖清能愛客,客來未便坐無氈。
鳥語關關草色閑,白云靄靄繞睛山。瀑流射石珠千斛,葉影篩光金萬團。春水暖,谷風寒,登臨還仗葛蘿攀。休將往事留殘憶,且寄清吟林岫間。
白首相逢寥落中,失聲一哭暮途窮。霏霏江草愁邊綠,寂寂宮花夢里紅。海徼歸心懸夜月,柴扉病骨臥秋風。人情任逐東流水,爛熳金樽莫放空。
近聞甚得湖山樂,惜不與之同一游。莫問石城來艇子,卻思簫管在揚州。枕邊蝴蝶高樓夢,扇底芙蓉小院秋。今覺司勛非往日,酒間無復舊風流。
握手相分更少留,渡江休得有沉浮。莫言一紙輕如許,無限鄉心與客愁。
開封好,繁塔映晴云。翠柏森森欣夾道,遙看一角出長林。畫意盎然生。
朝來鵲語催愁近,蠟尾馀歡和夢燼。誰將別淚染花光,強為小闌添畫本。金鈴休遞相思訊,早是芳蘭成瘦損。且留殘月熨秋心,明日霜風吹又緊。
天闕長風吹佩環,乍離玄鑰即人間。鸞皇自跨真仙駕,虎豹深扃上帝關。詎有飛翰生白日,誰將靈藥駐紅顏。重來不負名山約,乞得峰頭沆瀣還。
周穆王,挾造父。乘飛黃,謁王母。曉馳黃澤西,夜宿瑤池滸。一曲蟠桃宴未終,玉帛紛紛向徐土。回首西京路脩阻,縱有飛黃竟何補。君不見漢高側室兒,能卻千里馬。拱手垂衣治天下,南粵稱臣無叛者。
二千年前舊公案,九十日夏過一半。雪竇道得十成,猶虧一半。諸人全身擔荷,未搆一半。靈利漢不赴兩頭不住中間。
雁響遙天玉漏清,小紗窗外月朧明,翠幃金鴨炷香平。何處不歸音信斷,良宵空使夢魂驚,簟涼枕冷不勝情。
有客清談如妙玄,笑愚聲跡不虛傳。風花煙月三千詠,拙直膏肓二十年。玩世遨頭狂醉隱,果真稱首浪游仙。不知樂圣軒窗下,解到南華弟幾篇。
昔年相見俱紅頻,玉壺載酒游□山。酒酣張目望滄海,墨花飛雨辭翻瀾。別來三十又二載,廿人同游幾人在。京華邂逅趙若思,姓名相熟形容改。堂堂志氣青云山,車軔既發猶盤桓。七星光芒三尺劍,嚼齒欲啖奸人肝。念我舊游一傾倒,年齒雖同我偏老。須君一舉凌紫清,我立下風歌暤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