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上人出丐求頌
輕輕彈指便開門,百億門前百億身。
妙應因緣通處處,圓明個事遍塵塵。
華間蜂采黃須蜜,柳上鶯傳青眼春。
歸日相呼滿缽飯,一時分付飽參人。
輕輕彈指便開門,百億門前百億身。
妙應因緣通處處,圓明個事遍塵塵。
華間蜂采黃須蜜,柳上鶯傳青眼春。
歸日相呼滿缽飯,一時分付飽參人。
輕輕一彈指門就打開了,無數門前有無數個身影。奇妙地順應因緣處處通達,圓滿光明之事遍布于塵世。花叢中蜜蜂采集著花蕊的花蜜,柳樹上黃鶯傳遞著春天的氣息。歸來時呼喚著大家一起享用滿缽的飯食,一下子將這些都交付給了飽經參修之人。
彈指:佛教用語,比喻時間短暫。這里形容開門迅速。
百億身:表示眾多的化身。
因緣:佛教術語,指事物生滅、變化的原因和條件。
圓明:圓滿光明,指一種圓滿無缺、光明澄澈的境界。
黃須蜜:指花蕊中的花蜜。
青眼:相傳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憎惡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這里青眼春指春天美好的景象。
飽參人:指修行高深、參透佛法的人。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來看,可能創作于佛教修行氛圍濃厚的環境中。詩人或許是看到塵上人外出化緣等修行活動,有感于佛法的圓融無礙、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對佛法和修行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佛法的圓融、無處不在以及與生活的融合。其突出特點是將佛法道理與自然景象、生活場景相結合,使抽象的佛法變得具體可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對于研究佛教文學、禪詩有一定的價值,展現了佛教思想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翰林天酒星,謫墮人間世。豪氣眇乾坤,浪跡寄湖海。
峨峨江祖山,片石峙西澨。醉狂御風來,踞坐高傲睨。
一絲聊戲垂,意得在魚外。青天畫屏句,妙越無塵界。
至今五百年,春虹絢晴彩。我來訪遺蹤,躡屐捫薜荔。
錦苔剝冰霜,髣髴題字在。屬時春夏交,微雨弄輕霽。
同游俱嘉朋,笑語洽傾蓋。云木團晝陰,松風奏天籟。
勝踐心已愜,酣歌意彌快。欲招臺上魂,舉爵酹清泚。
今昔自殊時,欣感諒一契。詩成寫蒼壁,存否非所計。
長嘯下歸舟,驚湍送飛枻。
窗虛枕簟明,微覺早涼生。 深院無人語,長松滴雨聲。 詩來禪外得,愁入靜中平。 遠念西林下,相思合慰情。
秋山萬仞落秋潭,無限青楓好駐驂。 君跨長鯨去不返,獨留明月照江南。
西望匡廬接九華,當年醉色傲煙霞。 可憐一片寒江月,猶有千峰護落花。
自君之出矣,消息阻風煙。 桂嶺花頻落,榆關月自圓。
山頭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蒼翠亂射猿鳥驚。 誰其云外吹紫笙,欲來不來空復情。 天風吹我佩蕭颯,恍疑身在昆侖行。
夜來詩酒興,月滿謝公樓。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 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 今夕遙天末,清光幾處愁。
一緘遠寄草堂詩,絕勝連宵夢見之。瘴誨回飆詞客倦,屋梁落月故人疑。
識途老馬寧終棄,銜石冤禽未是癡。五嶺花開春訊早,倚天拔劍此何時。
獨餐海岳秀,不尚帨鞶辭。冷抱有孤寄,熱官無此詩。
釭花宵燼后,諫果味回詩。欲結參寥契,心香問導師。
正是破瓜年紀,含情慣得人饒。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
迎得郎來入繡闈,語相思,連理枝。鬢亂釵垂,梳墮印山眉。婭姹含情嬌不語,纖玉手,撫郎衣。
曉月墜,宿云披,銀燭錦屏帷。建章鐘動玉繩低,宮漏出花遲。 春態淺,來雙燕,紅日漸長一線。嚴妝欲罷囀黃鸝,飛上萬年枝。
越梅半拆輕寒里,冰清淡薄籠藍水。暖覺杏梢紅,游絲狂惹風。 閑階莎徑碧,遠夢猶堪惜。離恨又迎春,相思難重陳。
初夜含嬌入洞房,理殘妝,柳眉長。翡翠屏中,親爇玉爐香。整頓金鈿呼小玉,排紅燭,待潘郎。
漫須論住后,只擬到來初。 樹凍花從里,煙寒柳任疏。 飯因饑烏施,偈為老農書。 盡慕居窮谷,深村可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