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四○七
湛乎性源,游乎度門。
動靜出礙,方圓不痕。
寒木得春晚,雪窗亡夜昏。
通塞也虛離實坎,變化也連乾斷坤。
六和合而無功兮脫略三千之界,萬差別而有據兮齊承一點之恩。
湛乎性源,游乎度門。
動靜出礙,方圓不痕。
寒木得春晚,雪窗亡夜昏。
通塞也虛離實坎,變化也連乾斷坤。
六和合而無功兮脫略三千之界,萬差別而有據兮齊承一點之恩。
心性之源清澈純凈,悠游于度化之門。動靜之間超脫阻礙,方圓變化不著痕跡。寒木在晚春中煥發生機,雪窗讓夜晚的昏暗消失。通達與阻塞如同離火和坎水,變化如同乾卦和坤卦的相連與斷開。六根和合卻無造作之心,超脫三千大千世界;萬物雖千差萬別卻各有依據,一同承受那一點佛恩。
湛乎性源:心性之源清澈。湛,清澈。性源,心性的根源。
度門:度化之門,指佛教修行達到度化眾生的途徑。
出礙:超脫阻礙。
方圓不痕:方圓變化沒有痕跡,形容自在無礙。
寒木得春晚:寒木在晚春時節有生機。
雪窗亡夜昏:雪窗使得夜晚的昏暗消失,有光明之意。
通塞也虛離實坎:通塞如同《易經》中的離卦(代表火,虛中)和坎卦(代表水,實中)。
變化也連乾斷坤:變化如同乾卦(連)和坤卦(斷)。
六和合:佛教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合。
三千之界:佛教稱三千大千世界。
萬差別:萬物千差萬別。
一點之恩:指佛恩
此詩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系列之一。在佛教文化背景下,禪僧們常通過詩歌表達對禪理的感悟和對修行境界的追求。當時佛教禪學盛行,禪僧們注重內心的修行和對佛法的體悟,創作此類詩歌可能是為了與同道交流、宣揚禪法,或是為寫真者表達其禪修的境界和精神。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禪修的高深境界和對佛恩的體悟。其突出特點是融合了佛教和《易經》的思想,以形象的意象和富有哲理的語言展現禪理。在文學史上,這類禪詩豐富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題材和內涵,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的繁榮。
咽雨哀風更不停,
春光于爾豈無情。
宜須喚得謝豹出,
方始年年無此聲。
負局高風不可陪,玉霄峰北置樓臺。
注參同契未將出,
終須肘后相傳好,莫便乘鸞去不回。
常憶蘇耽好羽儀,信安山觀住多時。不知玉質雙棲處,兩個仙人是阿誰。
誰帶金輪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舊山大有閑田地,五色香茆有子無。
高碑說爾孝應難,
彈指端思白浪間。
堪嘆行人不回首,
前山應是苧蘿山。
臨水登山興自奇,錦沙墩上最多時。
雖云發白孤峰好,翛然別是神仙趣,豈羨東山妓樂隨。
茲地曾棲菩薩僧,旃檀樓殿瀑崩騰。
因知境勝終難到,多慚不及當時海,又下嵯峨一萬層。
一別旌旗已一年,
二林真子勸安禪。
常思雙戟華堂里,
自憐酷似隨陽雁,
霜打風飄到日邊。
珠殿香輧倚翠棱,
寒棲吾道寄孫登。
豈應肘后終無分,
還如華頂清談夜,
因有新詩寄鄭弘。
擁翠捫蘿山屐輕,飄飖紅旆在青冥。
仙科朱紱言非貴,因思廬岳彌天客,手把金書倚石屏。
溪木蕭條一憑闌,玉霜飛后浪花寒。
釣魚船上風煙暝,
誰如太守分憂外,時把西經盡日看。
今日再三難更識,讖辭唯道待錢來。(周寶蒞丹陽,州人有事,輒云待錢來,后果以錢镠代之。此上錢镠句也)
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雁蕩山今有經行臺、宴坐峰,皆以休得名)
刻成箏柱雁相挨。
黃昏風雨黑如盤,別我不知何處去。(《俠客》)
郭尚父休夸塞北,裴中令莫說淮西。
萬計交人買,華軒保惜深。
如何忠為主,至竟不封侯。
但看千騎去,知有幾人歸。
一生不蓄買田錢,華屋何心亦偶然。
客至多逢僧在坐,
家為買琴添舊價,廚因養鶴減晨炊。
粘粉為題棲鳳竹,帶香因洗落花泉。
任官征戰后,度日寄閑身。
封卷還高客,飛書問野人。
廢田教種谷,生路遣尋薪。
若起柴桑興,無先漉酒巾。
昏王亡國豈堪陳,
只見明誠不見身。
想得先生也知自,
欲將留與后來人。
刺婺廉閩動帝臺,唯將清凈作梯媒。
綠沈槍卓妖星落,天資劉邵龔黃筆,神助韓彭衛霍才。
古驛劍江分掩映,禮樂封疆添禮樂,塵埃時節勿塵埃。
荔支花下驅千騎,謳歌合合千門樂,鼙角雄雄一閣雷。
君父恩深頭早白
宅成天下借圖看,始笑平生眼力慳。
地占百灣多是水,
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