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
漾舟水云里,日暮春江綠。
霽華靜洲渚,暝色連松竹。
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一身已無累,萬事更何欲。
漁父自夷猶,白鷗不羈束。
既憐滄浪水,復愛滄浪曲。
不見眼中人,相思心斷續。
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
漾舟水云里,日暮春江綠。
霽華靜洲渚,暝色連松竹。
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一身已無累,萬事更何欲。
漁父自夷猶,白鷗不羈束。
既憐滄浪水,復愛滄浪曲。
不見眼中人,相思心斷續。
楚地城郭的小雨剛剛停住,荊門遠遠地映入眼簾。我在水云間劃船前行,傍晚時分春江一片碧綠。雨后的光華使洲渚寧靜,暮色與松竹相連。月亮從水波上緩緩升起,人們回到渡頭休息。我已無牽無掛,對萬事再無其他欲求。漁翁自在悠閑,白鷗不受拘束。我既喜愛這滄浪之水,又鐘情于滄浪之歌。卻不見心中思念之人,相思之情時斷時續。
楚郭:楚地的城郭。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
漾舟:劃船。
霽華:雨后的光華。
暝色:暮色。
夷猶:從容自在的樣子。
滄浪水:出自《孟子·離婁上》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滄浪曲:即《滄浪歌》。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詩人在江中晚釣時,看到寧靜優美的江景,觸景生情,想起荊南的友人,從而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遠離塵世紛擾、追求自在生活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友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以優美的江景烘托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銳感知。
吉日行千里,征途駐六飛。周廬聞夜柝,旅帳正宵衣。御氣翔丹轂,緋煙繞紫微。祝融先儆路,何敢褺皇威。
東望相思淚欲流,尺書緘就寄無由。詩當窮巷何人辨,業有殘篇只自讎。一片青山寒屋上,半村紅杏老枝頭。五湖城外陶家柳,雨后新巢幾個鳩?
暮色伏大野,孤蟾高在天。紅燒魚市火,白裊竹林煙。江水平無語,秋梧瘦可憐。西風送行客,端趁雁來先。病里經殘夏,匆匆又暮秋。未存廊廟想,徒有稻粱謀。星斗光輝夜,乾坤浩蕩愁。憑窗寄鄉夢,又落小樓頭。
異時憂世士,太息恨才難。每見公身健,猶令我意寬。彫零竟何極,回復豈無端。此理終難解,天風大隧寒。四海膺門峻,親承二紀中。論交從父祖,受教自兒童。山岳千尋上,江河萬折東。微言藏肺腑,欲吐與誰同。
君游南越我西秦,盡日江頭采白蘋。無限波濤起平陸,順風休笑逆帆人。
燕谷陽回日,春祈大有年。紛紛如雨墜,粒粒似珠圓。慶滿三農望,風留百姓傳。上天元有意,用表長官賢。
徐淑新題病起書,稍親膏沐下庭除。一株明玉溫泉里,兩朵紅酥映日初。承露遠貽卿和藥,避風停喚我持裾。啼綃一幅先封寄,免用靈蕓玉唾壺。
今人令節昔人悲,寒食幾時又五絲。自是時情重懷古,眼前曾否問鴟夷。
記得迎承過葛川,稚金未肅嫩涼天。當時若徑趨金闕,安得廬陵有此緣。
半巖深鎖一重樓,檻外山光靜入眸。霧捲疏簾香篆落,波澄寒日錦鱗浮。細風谷口為云少,薄雨池邊出石幽。還待春霖看潤澤,莫愁寥寂碧峰頭。
萬木蕭疏怯歲寒,子脩相見喜平安。世間寧有揚州鶴,休訝平生肉食難。
老牛有角人有鞭,負軛拖犁過隴阡,人但鞭牛牛不前。反芻無食腹如煎,一擔禾稈嚼三天,腐葉黴草聊充填。牝牛體衰力不完,昨日屠夫捉鼻牽,回頭舐犢涕漣漣。小牛天寒臥無韉,伶仃骨立誰相憐,思量乳香嘴唇掀。老牛老牛忽放顛,長鳴決撤奔落田,新秧青青新水鮮。
禁門鐘曉,憶君來朝路,初翔鸞鵠。西府中臺推獨步,行對金蓮宮燭。蹙繡華韉,仙葩寶帶,看即飛騰速。人生難料,一尊此地相屬?;厥鬃夏扒嚅T,西湖閑院,鎖千梢修竹。素壁棲鴉應好在,殘夢不堪重續。歲月驚心,功名看鏡,短鬢無多綠。一歡休惜,與君同醉浮玉。
論交不是路歧情,青眼爭隨楊柳生。故國年華花一樹,貧家尊俎酒三行。石邊流水原無味,門外青山豈必名。卻恐君歸近城郭,倘將詩句落公卿。
國論非難定,惟應敢諫難。一封心自白,九死淚如丹。遺像憑誰問,新編許我看。敢言容易拜,東向欲為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