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謝明遠和
乞身天上為溪山,征鼓不容蓑笠閑。
酷暑扁舟同海角,暖風杯酒念長安。
高情我自歸蓮社,妙譽君應冠杏壇。
更約三山少從款,赪虬吐卵粲金盤。
乞身天上為溪山,征鼓不容蓑笠閑。
酷暑扁舟同海角,暖風杯酒念長安。
高情我自歸蓮社,妙譽君應冠杏壇。
更約三山少從款,赪虬吐卵粲金盤。
向朝廷請求退隱是為了投身溪山,可戰鼓聲聲不讓我這披蓑戴笠之人得閑。曾在酷暑時同乘扁舟到海角,如今在暖風中飲酒懷念京城。我懷著高雅情懷要歸隱蓮社,你的美好聲譽應在杏壇居首。更希望能與你在三山從容相聚,品嘗那如紅虬吐卵般精美的食物。
乞身:古代官員因年老等原因請求退休。
征鼓:出征的鼓聲,這里指戰事。
蓑笠:蓑衣和斗笠,代指隱居之人。
海角:指偏遠的地方。
長安:代指京城。
蓮社:東晉慧遠于廬山東林寺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的社團,后泛指佛教修行之地,這里表示歸隱之意。
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處,后泛指教育界。
三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里可能指某一具體地方。
赪虬吐卵:形容精美的食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明確。從詩中“乞身”“征鼓”等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有戰事的時期,詩人或許因年老或其他原因有了歸隱之心,但又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無法如愿。詩人與謝明遠相互唱和,在詩中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友人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圍繞詩人的歸隱意愿和對友人的贊賞。其特點在于巧妙運用意象和典故,營造出豐富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
高齋傍霞嶼,川光時復暝。浮天自五色,含飔忽千片。陸離媚初旭,窈窕橫晴巘。文魚欣欲上,遙鶩孤難辨。為語謝臨川,如綺復如練。
江淹聲價起湟川,羨爾乘舟向日邊。金闕曙鐘趨午夜,玉河春色動新年。衣冠總向南宮集,姓字還從北闕傳。舊日授經今不忝,承恩人道是儒仙。
乘汐臨芳渚,停橈弄晚霞。月華搖寶剎,星影落江槎。波送隨流葉,風傳出霧花。溯洄方未已,閑興在蒹葭。
城里高山翠作窩,使君呼酒我能過。一泓如鏡梅妝映,萬井凝脂柳帶拖。雨后更宜浮月飲,風前偏喜醉仙歌。更傳樂府教人唱,獨客相思愁奈何。
一夜滿城三尺雪,寒林枯木盡生春。盆池水窄成冰鑒,庭竹枝低掃玉塵。
地僻為茅舍,詩人例苦窮。乞身依劍外,許國夢巴東。壁敗猶寒士,題新盡鉅公。履霜秋未至,萬古暮號風。
羅帶雙垂畫不成。殢人嬌態最輕盈。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無限事,許多情。四弦絲竹苦丁寧。饒君撥盡相思調,待聽梧桐葉落聲。
祖師正渴山頭水,龍女俄分海眼泉。萬事不離無始劫,千年剩結未來緣。
上巳今朝是,風光異往時。海云成雪易,塞柳得春遲。目極關山道,情懸曲水詩。誰能修禊飲,一涴望鄉思。
照人芳樹遲遲日,吹面垂楊拂拂風。客思一筇攜不盡,鳥聲多在落花中。
遠和城頭角調清,鄰雞寂默尚無聲。幽人底事偏嫌汝,驚斷歸鄉夢不成。長庚東出月沉西,飽粟貪眠尚穩棲。卻笑城烏自多事,更籌未急已先啼。
位兩山間,冷氣逼人,雖夏伏必重綿也。一樓高聳出青霄,醉擘吟箋破寂寥。檻外風情寒夜雪,樽前詩興大江潮。何來鳥道通三峽,猶說鶯花剩六朝。泉石層層勞悵望,還期他日駐征軺。
練就長生萬壽丹,金函拜捧獻金鑾。歸來庭掩娟娟玉,靜倚珊瑚石畔看。
秋風與白團,本自不相安。新人及故愛,意氣豈能寬。黃金肘后鈴,白玉案前盤。誰堪空對此,還成無歲寒。
有孫襲爵佩銀黃,玉劍雕弓任取將。架上素書宜寶愛,囊中紫誥慎珍藏。極知衰老恩榮盛,卻喜休閒歲月長。耿耿丹心如皦日,垂垂白發似凝霜。仍懷邊地常時邏,尚問羌人早晚降。不擬伏波誇矍鑠,但陪角里足徜徉。將車先過金魚館,奉幾頻留綠野堂。鄰叟每來催進飯,幕賓相見命持觴。竹枝桃葉供行役,玉樹芝蘭在坐傍。自古年高能德邵,君今積德壽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