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八首 其二二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與太虛等量,與物情同道。
應(yīng)色應(yīng)聲,隨聽隨眺。
入三世而非去來,混萬緣而無正倒。
云日低時字雁橫,夜蟾落處孤猿叫。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與太虛等量,與物情同道。
應(yīng)色應(yīng)聲,隨聽隨眺。
入三世而非去來,混萬緣而無正倒。
云日低時字雁橫,夜蟾落處孤猿叫。
本性覺悟奇妙光明,原本覺悟光明奇妙。與浩瀚太虛同等量度,和萬物情狀遵循同樣道理。回應(yīng)顏色聲響,隨心聽聞眺望。進入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卻無所謂去來,混同萬千因緣而沒有正反之分。云與日低垂時成行大雁橫空飛過,夜月落下之處孤獨猿猴聲聲啼叫。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性覺、本覺是佛教術(shù)語,指眾生本具的覺悟之性,奇妙光明。
太虛:指天空、宇宙。
物情:萬物的情狀。
三世:佛教稱過去、現(xiàn)在、未來為三世。
萬緣:指各種因緣。
字雁:排成“人”或“一”字飛行的大雁。
夜蟾:指月亮。
此詩為偈頌,偈頌是佛教用于闡發(fā)教義的韻文。作者創(chuàng)作此詩可能是在寺廟修行過程中,對佛性覺悟有了深刻感悟,通過偈頌的形式來表達這種領(lǐng)悟,以啟迪他人。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性覺悟,其特點是將抽象的佛理與生動的自然景象結(jié)合,使佛理更易理解。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教思想,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價值。
高擎萬柄綠參差,
匹練橫鋪錦一機。
喜對薰風描寫得,
秋風夜雨不敢知。
一封請柬九重天,此去京都路幾千。
愿為詩壇興盛事,何妨酒肆醉華年。
待賢留位君虛左,橫炮將軍馬在前。
知我遠來應(yīng)會意,莫詢名落阿誰邊。
郁郁長條抽,
林間翠堪剪。
背嶺山氣濃,
幽人趣不淺。
烏紗蕭散傍丹邱,一笑春風兩鬢秋。
天上蟠桃初結(jié)子,人間花甲又從頭。
滇池水暖龍眠穩(wěn),老圃云間鶴夢幽。
極目賢郎歸未得,橋門西望水悠悠。
長安憶,其五憶生涯。
眼見桂珠賒不得,耳聞書帕到誰家。
債里度年華。
卐文闌巧回,心字香頻裊。
玉笛落誰家,幽趣人知少。
辛苦盼團圞,嫞向姮娥道。
蘭夜恰初三,妒煞纖眉好。
石根盤屈老蒼官,
絕筆殷勤記歲寒。
萬里風云欲飛化,
君家留得壁間看。
游宦去鄉(xiāng)邑,誰不念同儕。
道路阻且修,遂俾良晤乖。
爰歸得聚首,談笑情相諧。
琴書日在眼,撫玩適我懷。
以茲消百憂,?然外形骸。
明霞一桁斗簾新。熏爐通晝溫。蛛絲香罥去年塵。花枝猶未貧。
天末感,病中身。何堪酒入唇。花前長憶遠游人。裁詩報早春。
孤亭終古吊風波,留守三呼喚渡河。
南宋君臣傷播越,北胡獻納恣搜羅。
萬方民氣含冤久,九士忠魂飲恨多!
八百馀年光漢族,盈庭懸想載賡歌。
唐氏能書十載聞,
誰教精絕向紅裙。
百金買書蒲葵扇,
不必更求王右軍。
慷慨青龍峽上行,京畿四望暮云橫。
蜀途蟾卜兇中吉,天難誰忱死后生。
跬步危臺悲退路,瞰臨堰水痛蚩氓。
何成屈子懷沙恨,一縱微軀萬念輕。
南皮駛清流,北渚爽金?。
去驂儼立鵠,走舸歙飛鷗。
胡然嬰痾疢,臨岐隔歡游。
望美天咫尺,何以慰離憂。
安得糕糖千百斤,給我黃家兄妹分。
他日大成何疑問,此時習畫太苦辛。
十六七年如反掌,我詩雖滅爾成長。
皂白青紅世豈無,搜來贈與畫人倆。
榮寶齋中紙爭飛,都愿隨我妮南歸。
歸期倘誤人休怪,盛名壓喘船機車。
何事新春勝舊春,
陰陽順序國安榮。
坤元永贊乾元大,
月色常修日色新。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