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真歇和尚圓覺經頌一十四首 清凈慧菩薩章
覺了前前非處難,而今步步到長安。
色心?合無絲路,法性圓融沒許般。
個事本來元脫灑,幾人到此出顢頇。
妄亡起滅功成也,應笑風旛動剎竿。
覺了前前非處難,而今步步到長安。
色心?合無絲路,法性圓融沒許般。
個事本來元脫灑,幾人到此出顢頇。
妄亡起滅功成也,應笑風旛動剎竿。
覺悟到先前的錯誤是困難的,如今一步步走向覺悟的境界。色與心融合沒有絲毫阻礙,法性圓滿融通并非一般狀態。這件事本來就灑脫自在,有幾人能到此擺脫糊涂。妄念消亡、生滅之相消失,功夫就成了,應嘲笑那些像爭論風動還是幡動般執著表象的人。
次韻:依照別人詩詞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寫詩。真歇和尚:南宋高僧。圓覺經:佛教經典。清凈慧菩薩章:《圓覺經》中的章節。前前:指過去。長安:這里象征覺悟、解脫的境界。色心:佛教用語,色指物質現象,心指精神現象。?合:融合。絲路:細微的阻礙。法性:指事物的本質、本體。脫灑:灑脫。顢頇:糊涂、不明事理。妄亡:妄念消亡。風旛動:出自禪宗典故,有人爭論是風動還是幡動,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此詩是作者依照真歇和尚關于《圓覺經》清凈慧菩薩章頌的韻腳所作?!秷A覺經》宣揚通過修行達到圓滿覺悟,作者可能在學習或感悟此經義理時,結合自身修行體驗創作此詩,以表達對覺悟解脫的理解。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教覺悟解脫的思想。其突出特點是將佛教義理融入詩句,以形象的意象和通俗的語言表達。在文學史上雖影響有限,但對研究佛教文學和禪詩有一定價值。
啼鶯流水怨匆匆,萬頃春華一夢中。
芳韻悠悠隨畫角,閒愁點點到簾櫳。
回風無望依瑤草,韶月難期映晚紅。
回首繁華能幾日,碧條簇簇惹薰風。
湖上晚來漁艇少,梅花欲動聞啼鳥。
倚遍闌干看畫圖,金碧千山萬山繞。
山川眼界天隘之,忽畀煙云助深窈。
風鳴老柳霜葉飛,驚起水禽向山小。
颯颯鬢毛蒼。北望傷神坐北窗。厚祿故人書斷絕,凄涼。日滿樓前江霧黃。
恩豈布衣忘。青史無勞數趙張。虛閣卷簾圖畫里,瀟湘。指點銀瓶索酒嘗。
人生有乖隔,咫尺成關山。
我心田百轉,從來輸石頑。
日吞語戴侯,君在張李間。
為君畫新竹,幽淡不容攀。
我家雙溪上,萬竹固沙灣。
涼夜幽篁里,月冷水潺潺。
行攜子借隱,鹿豕相往還。
詩名滿天地,蹤跡混榛菅。
南山終日沈煙霧,卷簾忘卻湖中樹。
野鳥爭喧沙岸旁,行人醉失溪邊路。
渡頭楊柳已增悲,遙憐楚客重相思。
白云湖上銜杯日,為憶春風花落時。
青元宮里悟前因,六甲靈飛拜玉真??缁⒉粊硗瑢戫?,去隨南岳魏夫人。
姊妹花間買一鬟,明妃生長問鄉關。鏡中眉翠濃如許,月子彎彎句曲山。
曼殊小宛盛題詞,淮海新編又一時。何日九龍封墓版,我當書志葬西施。
我離瀏川七載強。去思那有召公棠。方懷舊友歸鴻閣,忽枉高軒戲彩堂。
頻舉白,剩添香。劇談不覺引杯長。官居也有城門禁,未到三更盡不妨。
楊柳枝頭見,適從何處來。
青春三月盡,黃艷一花開。
舊燕元相識,新鴉近與陪。
聲聲吟得好,未必乏詩才。
黑云妒日故要遮,剩得輕紅一縷霞。
小雨挾風針水面,滿奩皺縠起團花。
西涯宅廢水空存,又叩禪扉訪墓門。
病衲斜陽剪榛莽,老羝秋雨嚙松根。
僅留詩句傳湖海,無復齏鹽計子孫。
三百年來誰過問,暮鴉黃葉畏吾村。
分茅禮重瑤墀命,視草廷遴玉署郎。
漢室河山申帶礪,楚天旄節動瀟湘。
云深巫峽疑神女,風起蘭臺對大王。
覽勝多君傳寡和,緘情應屬雁來行。
寒日下高木,照見女幾山。
豺虎聲相聞,何人當九關。
?蝓斗未已,攻破蚯蚓竅。
傍有食氣翁,抱膝獨長嘯。
短埼飛雪,別浦流云,暮天涼意初覺。野色遙連,暗隔斷、紅香城郭。
刻意尋秋,不堪愁鬢,等閒迷著。憶扁舟舊隱,月落潮生,游情倦,風波惡。
江亭記得春歸,正迷離萬綠,雨潤闌角。短笛聲催,愁更說、蹋青前約。
最憐是、驚鷗斷雁,聚影澄潭怨漂泊。付與霜楓,冷紅獨舞,媚西風簾幕。
珠躔回碧落,絳燎燭青規?,嶊Y瓊簽度,層臺玉漏移。
納新皇澤普,順節圣情怡。萬宇長安陌,鄉儺集此時。
秘掖楯軒嚴萬戶,慶宵躔次會三辰。
丹闈肅穆猶凝夕,佳氣蔥瓏漸報春。
調歷自將穹厚永,圣辭常與歲時新。
送寒旁磔迎和令,率土群生仰昊旻。
新貴九遷三接,
故交百不一存。
老子進爵曰子,
小孫娶婦生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