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真歇和尚圓覺經頌一十四首 彌勒菩薩章
癡根愛種力鋤除,一段靈明是舊基。
插草天人深會意,拈華尊者笑開眉。
魚行大士須珍重,布袋憨僧且伏惟。
處處鼻頭相撞磕,唯心境界你謾誰。
癡根愛種力鋤除,一段靈明是舊基。
插草天人深會意,拈華尊者笑開眉。
魚行大士須珍重,布袋憨僧且伏惟。
處處鼻頭相撞磕,唯心境界你謾誰。
要努力鏟除癡迷和貪愛的根源,那一片靈明的本心才是原來的根基。天人插草便深刻領悟佛法真意,尊者拈花而笑,舒展了眉頭。魚行大士應當自我珍重,布袋和尚那樣憨厚的僧人也需誠心禮拜。處處都能感知到佛法的存在,在這唯心的境界里,你又能欺騙誰呢?
癡根愛種:指癡迷和貪愛的根源。
靈明:指人的本心、本性。
插草天人:佛教典故,天人插草表達對佛法的領悟。
拈華尊者:指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典故。
魚行大士:可能是指修行者。
布袋憨僧:指布袋和尚,象征著樂觀豁達。
伏惟:舊時下對上有所陳述時的表敬之辭,這里有誠心禮拜之意。
謾:欺騙。
此詩是次韻真歇和尚關于《圓覺經》的頌詩。《圓覺經》是佛教經典,真歇和尚對其進行頌贊闡釋。作者與之唱和,在當時佛教氛圍濃厚的環境下,借詩表達對佛法的理解和感悟,可能是在修行或與僧人交流過程中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去除貪癡,回歸本心以領悟佛法。其突出特點是用佛教典故闡述道理。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研究佛教文學和當時的佛教文化交流有一定價值。
去年新竹移,海上報余詩。今日春苞解,燕南自不知。獨看過雨后,斜立帶煙時。徒倚東亭上,風吹向北枝。
不聞人聲,但聞斧聲。寂寂巖響答,丁丁飛鳥驚。得柴換酒,醉歸踏月山歌清。友木石,無衰榮。白云流水自朝暮,萬山漠漠煙光青。
四百峰頭長是春,登臨未暇愧塵輪。芙蓉朵朵霞光粲,梅樹重重月色新。翠羽有情啼覺夢,丹砂無路覓通神。后游直欲躋金璧,渺海凌霄快我人。
十載樽前談笑。天祿故人年少。可是陸沈英俊地,看即鎖窗批詔。此處忽相逢,潦倒禿翁同調。西顧郎官湖渺。事看庾樓人小。短艇絕江空悵望,寄得詩來高妙。夢去倚君傍,胡蝶歸來清曉。
遙憶高堂上,蟾光定一般。卻憐今夜月,難得故鄉看。久客心情減,深宵風露寒。舵樓聊遣興,小飲具杯盤。
拜官遲抱病,獻疏感恩深。鄴下還詞賦,周南本腹心。尚方馀賜履,單父待鳴琴。列宿俄然墜,明珠空自沉。
幽棲遠愧王官谷,脩褉誰誇內史亭。青壁舊藏高士傳,草堂今映少微星。茶烹石鼎分泉味,井問丹砂識地靈。應是漁樵能混跡,十年江漢任飄零。擬就壺觴開白社,旋營瓜地向青門。云中雞犬非忘世,徑里桃花似避喧。鶴在松間同佇立,僧來石上共清言。經過舊是濠梁侶,秋水無心與細論。
休向昆池問劫灰,嬉春客自看花來。經營八表歸詩卷,收拾千秋付酒杯。龍虎片云開王氣,犬羊殘局起人才。英雄兒女同高會,此是平生第幾回?
籬外橫斜只任真,無端束縛損花神。孤標自是為人妒,一笑春風不用嗔。
小別瓠園歲月遷,青衫落拓發華顛。君游紫禁依雙闕,我夢黃粱近廿年。科第泥金新蕊榜,因緣鴻雪舊詩箋。河陽潘令歸田后,為寄閒居賦一篇。電火流光去似馳,十年小約爽歸期。鬢毛換我青山笑,顏色思君落月知。入世無才慚作吏,買山有興好吟詩。比來塵海空如鏡,為語揚州杜牧之。翩翩玉樹映風前,儕輩如君最少年。同學淵源師友重,出山姓氏弟兄聯。霜華梁苑催人老,月色虹橋載酒便。張翰莼鱸風味好,望君南渡笑開筵。
鞦韆打困解羅裙,把酒相看日又曛。處士不知巫峽夢,春來猶見伴行云。
建業蕭梁子,歷劫宗心祖。志公一會人,顯道騰今古。
散樸澆淳萬事新,腐儒空有涕沾巾。唐虞不是終難致,自欠皋夔一輩人。
去春蒙尹召,曾一泛湖光。和靖應相笑,君房有許忙。
門巷蕭條長綠苔,經旬清坐罷傳杯。曲生風味那忘得,少待吾家芍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