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海求父宣義挽詞二首 其二
里仁巾幾寂,遺懿滿瞻聽。
濟美珪璋質,流芳琬琰銘。
紙灰霏似雪,巷泣灑將冰。
念念存伽釋,超超拔九冥。
里仁巾幾寂,遺懿滿瞻聽。
濟美珪璋質,流芳琬琰銘。
紙灰霏似雪,巷泣灑將冰。
念念存伽釋,超超拔九冥。
居住在仁里,巾服幾案都已寂靜無聲,先輩留下的美好德行眾人都聽聞贊嘆。繼承美善如同美玉般的品質,美名流傳就像刻在琬琰上的銘文。燒紙的灰燼如雪般紛飛,街巷里哭泣的淚水快要結成冰。心中始終念念不忘佛教,超脫地脫離了九幽冥界。
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也指仁者居住的地方。
巾幾:巾服和幾案,泛指日常起居用品。
遺懿:遺留的美好德行。
濟美:繼承并發揚先人的事業、美德。
珪璋:兩種貴重的玉制禮器,比喻高尚的人品。
琬琰:美玉,常用來比喻美好的詩文或品德。
伽釋:指佛教。
九冥:即九幽冥界,指陰間。
王季海請求作者為其父親宣義郎撰寫挽詞。具體創作時間和當時社會環境等細節因資料有限難以確切知曉,但可以推測是在王季海父親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逝者的悼念而作。
這首挽詞主旨是悼念王季海之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通過多種意象和手法贊頌逝者品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挽詞創作的風格和特點。
荒荒人世一微塵,四極坤元老化身。混沌當年良未死,參寥從此重翻新。云天漏下日三足,雪浪吹來海萬鱗。莫漫仙流訪蓬島,紀綱物象鎮全閩。
輕衫短褐稱閑行,遙望長湖鏡面平。草際雪消開凍色,沙頭日出映波明。喜聞盜賊為黎庶,幸免耰鋤鑄甲兵。今日追游差可樂,謾將詩句賞春晴。
葡萄藤蔓結吾生,舉酒問誰青眼橫?君自苦行休笑我,濁醪妙理正難明。
長夜白頭吟,新絲理故琴。莫將一日意,誤結百年心。
柏葉椒花次第開,酒徒詞客如云來。主人盤盛白玉饌,五色金絲斗勝裁。中有玉蘭花似雪,迎風含態姿超絕。輕盈似帶三湘云,微漾疑窺五夜月。平生不入里人筵,今日醉君酒十千。皓齒紅顏不足羨,白衣蒼狗殊堪憐。莫嗟世界易陷缺,莫笑法輪易旋轉。人生何必論興衰,天地能禁幾寒暖。玉蘭朝開絢綵霞,無奈東風三月斜。尊中有酒不能醉,嗚呼,不見玉蘭花。
名教心為樂,逍遙志自求。遂成君子隱,初異道家流。風月閑三楚,巾裳付一丘。空馀清泰院,云蘚舊巖秋。節行幽人正,林泉隱者居。忽歌東魯夢,未上茂陵書。世變還舟壑,門宏待駟車。眾哀無以致,為托挽聲紓。生死心先達,康寧壽亦遐。令威成白鶴,老子去流沙。妙意傳琴祖,徵言補易家。試觀馀慶后,簪紱已光華。
韋帶筠冠白氎衣,龍唇鶴足軫文犀。試看十指風泉繞,曲里時聞烏夜啼。
五岳行蹤僻,三山去路遐。何如北窗外,坐臥九蓮花。
清蟾初浴濕桐梢,蝙蝠歸飛燕伏巢。為聚小樓孤枕夢,彩云來處夜微凹。
古人不可作,高亭復誰俟。赭衣供井稅,寂寞循良事。白日照閭閻,憑高墮清淚。春風雜花低,何因見馴雉。
鄉夢幾回尋,嚶鳴萬里心。新霜紅葉老,舊雨白云深。粵海千山荔,湘江一曲琴。何當明月夜,攜酒共長吟。
蕪城路,年去年來自煙雨。冉冉春濃濕燕絲,濛濛曉暗迷鶯樹。鮑照愁絕未歸來,為畫當時斷腸賦。登高悵望正思君,帆影微茫又東去。
蘇州刺史新令好,不用西山取石勞。拆得鳳山楊璉塔,南城不日似云高。
北風吹寒地椒短,捲毛綿羊尾脂滿。國王愛飲蘆酒漿,鑌刀巧削玻璃椀。玉洼云氣蒸髓紅,神光欲裂泥丸宮。血魂剺面訴上帝,怒鯨倒吸銀河空。紫檀琵琶作怨語,彩姬如花踏筵舞。豈知讎骨填糟丘,鬼馬悲鳴草根雨。湘鬼髑髏空獨醒,劉伶墳上苔花青。何如將身制鸚鵡,生死不離雙玉瓶。
雞犬山田計未成,白頭又有海南行。只應湯餅逢今日,兒女相看話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