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
浄不涉緣,照不對物。
用無去來之相,混無彼我之心。
穩穩密密,玲玲瓏瓏。
宛轉虛玄事不彰,明暗只在影中圓。
浄不涉緣,照不對物。
用無去來之相,混無彼我之心。
穩穩密密,玲玲瓏瓏。
宛轉虛玄事不彰,明暗只在影中圓。
清凈不牽涉因緣,照見不針對事物。運用沒有去來的形相,混同沒有彼此的分別心。穩穩當當、密密實實,玲瓏剔透。曲折玄妙之事不彰顯,明暗只在影中圓滿。
浄:清凈。緣:因緣,佛教術語,指事物生起、變化和壞滅的主要條件和輔助條件。
照:照見,有洞察、明了之意。
用:運用。去來之相:去和來的形相。
混:混同。彼我之心:彼此分別的心思。
宛轉:曲折。虛玄:玄妙。
彰:彰顯。
此偈頌為佛教禪語類作品,作者應是處于禪修感悟的情境中創作。在佛教修行里,修行者追求清凈、無分別的境界,此詩可能是作者對自身修行體驗、對佛法理解的一種表達,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明確。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教清凈無染、無分別的思想。其突出特點是充滿禪意,以簡潔語言闡述深刻哲理。在佛教文學史上,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教教義和思想,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誠之識我二十年,不讀經書不學禪。誤爾儒冠好投筆,過人勛業好加鞭。浣花溪畔春如畫,濯錦江邊酒似川。壯歲從軍真樂事,鄧侯遺躅勉爭先。
扁舟乘興訪湄州,獨向朝天閣上游。鐘送清聲聞兩岸,樹移寒影落中流。云開平海見譙櫓,潮益禧江度客舟。吟倚闌干清不斷,天風吹起海門秋。
長材碩德見時清,底事斯文未有靈。天上誰傳子虛賦,日斜猶草太玄經。龍媒在野空思秣,鹿角浮陽競闖萍。顧我孤云巖壑底,相看一笑眼偏青。
居山還有趣,斸地本無謀。相顧誰青眼?同盟盡白頭。豺狼迷道路,猿鳥傍林丘。休問巢由樂,吾心自可求。
長安城里紫葡萄,關塞遺聲透月高。一十八星清竅冷,無人喚起薛陽陶。
長夜夢初回,雨來山之北。何由知雨來,梧桐聲淅瀝。
病來疏舊友,老至念周親。五十余中表,存亡凡幾人。回頭梨栗日,彈指杖輿身。莫悔前時闊,從今相過頻。
街北小堂卜筑深,離離竹檻稱幽吟。不爭鵝鴨嫌鄰舍,旋置琴尊見客心。呼兩乳鳩仍暫止,定巢新燕故相尋。曾軒更許消清暑,露頂同依嘉樹林。
不信胡僧說劫灰,九重閶闔起風雷。欲尋黃綺元無路,漫道嚴陵尚有臺。棄世畸人人亦棄,哀時詞客客相哀。吾衰已絕周公夢,呵壁問天百感來。
晴煙幾縷抹山隈,蕭槭疏林擁榭開。千頃瑤波江芷漾,一庭柏影兔華來。雁拖秋色過韓嶠,僧帶嵐光扣覺臺。我欲拈毫裁月賦,可憐拙婦已無才。
古苑深宮憶舊游,飛花臨水碧東流。拂柳伊人今不在,自停留。縱放東風成往事,還憂燕子寄新愁。橫笛一聲吹夢斷,去悠悠。
蒼蒼云霧繞漁磯,漫說商顏戰勝肥。丈室擬從三島借,尺書仍傍九天飛。肩攜瓢笠來青瑣,夢掩琴尊出翠微。清切上臺連紫極,不煩河畔訪支機。
道人多種木芙蓉,曉著清霜分外紅。萬葉千花本何有,因空成色色成空。
君啟予歌。夜其無恙春先落。忽焉大悟又疑非。暫命花醫藥。瓶里東風軀殼。促紅蠶,纏綿結局。婪春婪恨,曰住曰歸,知之夢覺。
仙源迢遞紫云間,逸興逢秋偶獨攀。遼海鶴歸空夜月,瑤臺人去但荒山。苔邊積水流天鏡,鳥外遙峰點翠鬟。石竹房中孤磬晚,此身那似野僧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