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百零五首 其一三五
一陽生,萬物潛萌。隱隱有像,寥寥未形。
蚌腸含妙蘊,犀角暈通星。
密密用,細細行,本智虛融與理冥。
露地白牛肥膩飽,擁蓑人駕雪山耕。
一陽生,萬物潛萌。隱隱有像,寥寥未形。
蚌腸含妙蘊,犀角暈通星。
密密用,細細行,本智虛融與理冥。
露地白牛肥膩飽,擁蓑人駕雪山耕。
陽氣開始生發,萬物在暗中萌動。隱隱約約有了些跡象,但還很模糊沒有具體的形狀。蚌殼里蘊含著奇妙的珍寶,犀牛角的光暈能與星辰相通。要精細地運用,仔細地踐行,本有的智慧空靈融通與天理相契合。空曠之地的白牛吃得肥壯飽足,披著蓑衣的人駕馭著如同雪山般的白牛耕地。
一陽生:指冬至后陽氣開始生發。
潛萌:暗中萌發。
寥寥:形容模糊、不清晰。
蚌腸:蚌殼內,這里指蚌孕育珍珠。
犀角暈通星:傳說犀角有靈異,角上的光暈能與星辰相通。
本智:指人原本具有的智慧。
虛融:空靈融通。
冥:契合。
露地白牛:在禪宗中,白牛常象征純凈的本性。
此偈頌作者為宋代的釋正覺,他是曹洞宗著名禪師。宋代佛教禪宗發展興盛,禪僧們常以偈頌表達禪理和修行感悟。這首偈頌可能是釋正覺在日常修行或對弟子開示時所作,借自然現象闡述禪理,引導人們領悟本有的智慧與天理的契合。
這首偈頌主旨是借自然萬物的生發變化闡述禪理,強調人要發掘本有的智慧與天理相通。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禪意巧妙融合,以生動的意象傳達抽象的哲理。在文學史上,它是宋代禪宗文學的代表作品,反映了當時禪宗思想的傳播和發展。
齊風故憍志,子愿乃溫然。書探會稽室,文匠東京前。抗志凌九霄,降體納百川。伊余安時汰,君子衷所憐。遘若飲醇醪,暌若思嬋娟。
體薰山麝臍,色染薔薇露。披拂不滿襟,時有暗香度。
平津高閣已成丘,一道寒泉萬木秋。秘器盡□□□□,□□□禁故恩留。碑題黃絹門人撰,草積青箱漢使收。非是羊□□□□,□□□涕灑西州。
霜輕霜重偶然中,一葉雖殊萬葉同。不信世間閒草木,解隨兒女作青紅。
東海涌三洲,負薪堪自老。吾生澹蕩人,更欲搴瑤草。
盛時冠豸兼衣繡,柏府霜臺歲已深。宦達共嗟門似水,家貧新賜帶橫金。褰帷綠野觀春稼,拄笏黃堂對曉岑。正已齋中有馀暇,青編還究古人心。
憶爾談經處,蕭然過呂安。蓬蒿三徑沒,苜蓿一氈寒。濁酒歌誰和,青燈劍自看。他鄉逢握手,未覺路行難。
巴蜀通歸使,妻孥且舊居。深知報消息,不忍問何如。身健何妨遠,情親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淚盡數行書。
德耀先朝露,深君悼儷情。雖無裘褐在,詎忍水云輕。老病因兒女,艱難托舅甥。不須悲物化,曾共學無生。
周君金錫姿,煅煉承趨庭。靖江輔以立,武昌翼以行。工曹仗涵煦,蘭玉播休聲。教子聽鹿鳴,云端高鶱騰。知君不出家,巋然四教成。父母稱其孝,友弟稱其兄。崚嶒鄧林樹,皎潔昆山珩。古學貴踐實,今人多近名。至尊惟道德,軒冕銖塵輕。遙知勤秉鐸,樂育魯諸生。
驕陰斷送過冬頻,黃紙新開得早春。甲子巧當元日腳,屠酥偏待少年人。杖藜俯仰難供世,行幾跏趺稱病身。料理太平堪擊壤,鵑聲何敢到天津。
時論苦伊優,如君莫肯留。乖逢惟有命,爵義不同謀。且袖長年手,來乘淺水舟。人間初水漲,一室自天游。
夕陽無顧西山去。剩下蕭疏草木語。自惜冬余。茅屋衾中病讀書。咳聲格格如奇鳥。鼻塞兩間嫌氣少。鮑臭蘭香。口吸都能潤熱腸。
奕奕金章客,歸來兩鬢星。仰天窺鶴唳,閉戶著茶經。五柳宜同傳,三休已作亭。使君況有婦,七十共修齡。
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北園有細草,當晝正含霜。乖榮頓如此,何用獨芬芳。抽琴為爾歌,弦斷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