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橫山顧山人草堂
只見山相掩,誰言路尚通。
人來千嶂外,犬吠百花中。
細草香飄雨,垂楊閑臥風。
卻尋樵徑去,惆悵綠溪東。
只見山相掩,誰言路尚通。
人來千嶂外,犬吠百花中。
細草香飄雨,垂楊閑臥風。
卻尋樵徑去,惆悵綠溪東。
只看見重重山巒相互遮掩,誰能想到山路依然相通。有人從千重山巒之外到來,狗在百花叢中汪汪吠叫。細雨中細草散發著清香,垂楊在微風中悠閑地舒展。我沿著砍柴的小路回去,在綠溪東邊滿懷惆悵。
相掩:相互遮掩。
千嶂:千重山巒。
樵徑:砍柴的小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歷過程中,路過橫山顧山人草堂,被當地的自然美景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能悠然地欣賞山水風光。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山林景色,突出了景色的清幽寧靜。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雪滿前庭月色閑,主人留客未能還。預愁明日相思處,匹馬千山與萬山。
夜來燈燭斗熒煌,多少眾生徹曉忙。究竟不知燈是火,昧卻靈臺一點光。
空簾花影轉金波。深坐夜如何。裴?團扇渾無賴,盡閑情、卷付風荷。繞夢舊時星斗,撩人底處笙歌。支床心事病維摩。涼袂染秋多。飄零莫問今何夕,任西風、替掃煙蘿。畫取一痕清淺,沈吟卻為斜河。
滿目烽煙萬國秋,江山何處可追游。吳淞水落鱸魚美,風雨歸來一釣舟。
山光水色染秋容,天際明霞一線紅。冉冉有香來鼻觀,廣寒花氣散晴空。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自覺勞鄉夢,無人見客心。空馀庭草色,日日伴愁襟。
今朝吃粥太晚,徐六街頭擔飯。只知打鼓升堂,不覺又是吃飯。吃粥了吃飯,吃飯了吃粥。清風月下守株人,涼兔漸遙春草綠。
西亭曾是鶯花路。綠遍銷魂樹。飄鐙小閣雨聲寒。不道有人閑倚畫闌干。酒邊諳盡愁滋味。醒眼難成醉。殘鶯啼作斷腸聲。我已自憐無計怎憐卿。
回首扶桑若個邊,春風萬里上歸船。神龍饋供云迷海,仙女吹花月在天。密意西來端有得,新詩東去豈無傳。若逢石室煩通問,歲晚南湖學種蓮。
穆穆皇皇九五居,舍儒為政豈良圖。不思濟世思超世,佞佛求仙總是愚。
潘郎美貌謝公詩,銀印花驄年少時。楚地江皋一為別,晉山沙水獨相思。
多累有行役,相逢秋節分。游人甘失路,野鶴亦離群。戎馬犯邊壘,天兵屯塞云。孔璋才素健,羽檄定紛紛。
太平山下曾相見,撫掌呵呵笑臉開。莫怪嘉聲騰萬口,杖藜方自日邊來。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揚州。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