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治吏隱亭二首 其二
一番新雨洗華亭,四面晴天倚翠屏。
并秀采蓮舒嫩臉,孤飛白鷺帶殘星。
披襟驟覺登仙樂,倚檻猶疑倒影青。
橫笛晚來聲更好,龍吟泓下亦時聽。
一番新雨洗華亭,四面晴天倚翠屏。
并秀采蓮舒嫩臉,孤飛白鷺帶殘星。
披襟驟覺登仙樂,倚檻猶疑倒影青。
橫笛晚來聲更好,龍吟泓下亦時聽。
一場新雨過后洗凈了華亭,四周晴空萬里,華亭仿佛倚靠在翠綠的屏風旁。并排秀麗的采蓮女舒展著嬌嫩的面容,一只白鷺孤獨地飛翔,還帶著殘余的星光。敞開衣襟頓時覺得有登仙般的快樂,倚靠欄桿還懷疑水中倒影泛著青色。傍晚橫笛的聲音更加美妙,還不時能聽到如龍吟般從深潭下傳來的聲響。
華亭:詩中所指的亭子。
翠屏:形容四周翠綠的山巒像屏風一樣。
并秀:指并排秀麗的采蓮女。
披襟:敞開衣襟。
倚檻:倚靠欄桿。
泓:深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雨后游覽尉治吏隱亭,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應是輕松愉悅,陶醉于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尉治吏隱亭雨后的美景,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細膩,視聽結合,營造出美妙意境。展現了詩人較高的寫景抒情能力,在描繪亭臺景色的詩詞中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笙歌罷曲辭賓侶,
庭竹移陰就小齋。
愁不解顏徒滿酌,
從此別離長酩酊,
洛陽狂狷任椎埋。
煙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動搖。
沖浦回風翻宿浪,
官冷舊諳唯旅館,歲陰輕薄是涼飆。
昔人別館淹留處,
卜筑東山學謝家。
叢桂半空摧枳棘,
依舊秋風還寂寞,
數行衰柳宿啼鴉。
商顏重命伊川叟,時事知非入洛人。
連野碧流通御苑,驅馬獨歸尋里巷,日斜行處舊紅塵。
舟依淺岸參差合,橋映晴虹上下連。
輕楫過時搖水月,閑憑欄干指星漢,尚疑軒蓋在樓船。
洪河一派清淮接,堤草蘆花萬里秋。
煙樹寂寥分楚澤,
惆悵路岐真此處,夕陽西沒水東流。
恭承寵詔臨伊洛,靜守朝章化比閭。
風變市兒驚偃草,唯有從容期一德,使齊文教奉皇居。
七月趨梁苑,三年謝尹京。舊風除物蠹,新律奉師貞。
龍節雙油重,蛇矛百練明。躍魚連后旆,騰虎耀前旌。
路轉金神并,川開鐵馬橫。擁旄差白羽,分轡引紅纓。
在浚風煙接,維嵩鞏洛清。貫魚奔騎疾,連雁卷行輕。
煙壘風調角,秋原雨洗兵。宿云看布甲,疏柳見分營。
鼓徹通宵警,和門候曉晴。虎符三校列,魚胄萬夫迎。
弄馬猿猱健,奔車角抵呈。駕肩傍隘道,張幕內連楹。
森戟承三令,攢戈退一聲。及郊知雨過,觀俗辨風行。
望宋憐思女,游梁念客卿。義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
澤廣豚魚洽,恩宣豈弟生。善師忘任智,中略在推誠。
式宴歌鐘合,陳筵綺繡并。戲鼙千卒躍,均酒百壺傾。
樂與師徒共,歡從井邑盈。教通因漸染,人悅尚和平。
授鉞慚分閫,登壇荷列城。虛裘朝獨坐,雄劍夜孤鳴。
白發侵霜變,丹心捧日驚。衛青終保志,潘岳未忘情。
期月終迷化,三年詎有成。惟看波海動,天外斬長鯨。
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
英主任賢增虎翼,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油幢并入虎旗開,錦橐從天鳳詔來。
星應魏師新鼓角,伊洛鏡清回首處,是非紛雜任塵埃。
禮成中岳陳金冊,祥報卿云冠玉峰。
輕未透林疑待鳳,還入九霄成沆瀣,夕嵐生處鶴歸松。
欲向仙峰煉九丹,獨瞻華頂禮仙壇。
石標琪樹凌空碧,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仙經想羽翰。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汲水添池活白蓮,十千鬐鬣盡生天。
凡庸不識慈悲意,自葬江魚入九泉。
剃發多緣是代耕,好聞人死惡人生。
祇園說法無高下,爾輩何勞尚世情。
見說三聲巴峽深,此時行者盡沾襟。
端州江口連云處,始信哀猿傷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