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月二日避寇轉徙湖中復從華容道烏沙還郡七月十六日夜半出小江口宿焉徙倚柁樓書事十二句
回環三百里,行盡力都窮。
巴丘左移右,章華西轉東。
江聲搖斗柄,秋色彌葭叢。
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
鏡湖應足比,剡溪那可同。
世將非識事,孤嘯聊延風。
回環三百里,行盡力都窮。
巴丘左移右,章華西轉東。
江聲搖斗柄,秋色彌葭叢。
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
鏡湖應足比,剡溪那可同。
世將非識事,孤嘯聊延風。
在這方圓三百里的湖水中來回輾轉,行到盡頭力氣都耗盡了。巴丘山一會兒在左一會兒在右,章華臺一會兒在西一會兒在東。江濤聲仿佛搖動著北斗星的斗柄,秋色彌漫在蘆葦叢中。眾多樹木挺立在波浪之上,荷花在月光下綻放。這里就算和鏡湖相比也足夠了,那剡溪怎么能與之相同。世間掌權者不懂得識別人事,我只能獨自長嘯,姑且迎著風抒發情懷。
巴丘:山名,在今湖南岳陽。
章華:章華臺,春秋時楚國離宮。
斗柄:北斗七星中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的總稱。
葭叢:蘆葦叢。
芙蕖:荷花。
鏡湖: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是曹娥江上游。
世將:世間掌權者。
此詩創作于詩人避寇轉徙期間。當時社會動蕩不安,詩人為躲避戰亂在湖中輾轉漂泊,從五月到七月歷經多地,在七月十六日夜半出小江口宿于此處時,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戰亂中漂泊的感慨和對世態的不滿。其突出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緊密結合,通過描繪湖景來烘托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狀況和文人的生存狀態。
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職。
及棲鐘梵侶,又是清涼域。
乃知煙霞地,絕俗無不得。
巖開一逕分,柏擁深殿黑。
僧閑若圖畫,像古非雕刻。
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凈食。
有魚皆玉尾,有烏盡金臆。
手攜鞞鐸佉,若在中印國。
千峰殘雨過,萬籟清且極。
此時空寂心,可以遺智識。
知君戰未勝,尚倚功名力。
卻下聽經徒,孤帆有行色。
高燕飛何捷,啄害恣群雛。
人豈玩其暴,華軒容爾居。
強欺自天稟,剛吐信吾徒。
乃知不平者,矯世道終孤。
昔人性何誕,欲載無窮酒。
波上任浮身,風來即開口。
荒唐意難遂,沈湎名不朽。
千古如比肩,問君能繼不。
華下支離已隔河,又來此地避干戈。
山田漸廣猨時到,邨舍新添燕亦多。
丹桂石楠宜并長,秦云楚雨暗相和。
兒童栗熟迷歸路,歸得仍隨牧豎歌。
池上低摧病不行,誰教仙魄反層城。
陰苔尚有前朝跡,皎月新無昨夜聲。
菰米正殘三日料,筠籠休礙九霄程。
不知此恨何時盡,遇著云泉即愴情。
童麋來觸犀,德力不相及。伊無愜心事,祗有碎首泣。
況將鵬虱校,數又百與十。攻如餓鴟呌,勢若脫兔急。
斯為朽關鍵,怒犖抉以入。年來橫干戈,未見拔城邑。
得非佐饔者,齒齒待啜汁。羈維豪杰輩,四駭方少縶。
此皆乘時利,縱舍在呼吸。吾欲斧其吭,無雷動幽蟄。
直欲裁詩問杳冥,豈教靈化亦浮生。
風林月動疑留魄,沙島香愁似蘊情。
雪骨夜封蒼蘚冷,練衣寒在碧塘輕。
人間飛去猶堪恨,況是泉臺遠玉京。
曾向人間拜節旄,乍疑因夢到仙曹。
身輕曳羽霞襟狹,髻聳峨煙鹿幘高。
山暖不葷峰上薤,水寒仍落洞中桃。
從聞此日搜奇話,轉覺魂飛夜夜勞。
陽和含煦潤,卉木競紛華。
當為眾所悅,私已汝何夸。
北里秘秾艷,東園鎖名花。
豪奪乃常理,笑君徒咄嗟。
古有韓終道,授之劉先生。身如碧鳳皇,羽翼披輕輕。
先生盛驅役,臣伏甲與丁。勢可倒五岳,不唯鞭群靈。
飄飖駕翔螭,白日朝太清。空遺古壇在,稠疊煙蘿屏。
遠懷步罡夕,列宿森然明。四角鎮露獸,三層差羽嬰。
回眸盼七炁,運足馳疎星。象外真既感,區中道俄成。
邇來向千祀,云嶠空崢嶸。石上橘花落,石根瑤草青。
時時白鹿下,此外無人行。我訪岑寂境,自言齋戒精。
如今君安死,魂魄猶膻腥。有芨皆綠字,有芝皆紫莖。
相將望瀛島,浩蕩凌滄溟。
景山實名士,所玩垂清塵。
嘗作酒家語,自言中圣人。
奇器質含古,挫糟未應醇。
唯懷魏公子,即此飛觴頻。
??鵝慘于冰,陸立懷所適。
斯人道仍閟,不得不嗚呃。
當時布衣士,亦作天子客。
至今東方生,滿口自夸白。
終為萬乘交,談笑無所隔。
致君非有書,乃是堯舜畫。
祗今侯門峻,日掃貧賤跡。
朝趨九韶音,暮列五鼎食。
如聞恭儉語,謇謇事夕惕。
可拍伊牧肩,功名被金石。
云根禪客居,皆說舊無廬。
松日明金像,山風向木魚。
依棲應不阻,名利本來疎。
縱有人相問,林間懶拆書。
澤國春來少遇晴,有花開日且飛觥。
王戎似電休推病,周??才醒眾卻驚。
芳景漸濃偏屬酒,煖風初暢欲調鶯。
知君不肯然官燭,爭得華筵徹夜明。
篷櫂兩三事,天然相與閑。
朝隨穉子去,暮唱菱歌還。
倚石遲后侶,徐橈供遠山。
君看萬斛載,沈溺須臾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