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秘典座勝侍者乞麥
一春不雨但多風,家家買龜問豐兇。
天寧疏頭與天通,泚筆未了云埋空。
一雨三日勤老龍,隴頭滿眼十分豐。
法中福將兩英雄,自詭去立丘山功。
堂頭老師言語工,一詩自直三千鐘。
不憂乞米送盧仝,末章謹已藏胸中。
一春不雨但多風,家家買龜問豐兇。
天寧疏頭與天通,泚筆未了云埋空。
一雨三日勤老龍,隴頭滿眼十分豐。
法中福將兩英雄,自詭去立丘山功。
堂頭老師言語工,一詩自直三千鐘。
不憂乞米送盧仝,末章謹已藏胸中。
整個春天沒下雨卻多風,家家戶戶買龜來問年成吉兇。天寧寺的疏頭和天通寺相關事務,筆還沒寫完烏云就布滿天空。一場雨連下三天,勤勞的老龍顯靈,田頭滿眼是豐收景象。佛法中的福將兩位英雄,自稱去能立下大功。堂頭老師言辭精妙,一首詩價值三千鐘糧食。不用擔心像送米給盧仝那樣去乞米,最后一章早已藏在胸中。
疏頭:寺廟中負責化緣等事務的人。
泚筆:蘸筆書寫。
丘山功:大功。
堂頭老師:寺院住持。
三千鐘:形容數量多,指糧食。
盧仝:唐代詩人,曾有乞米的經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當時當地春天遭遇干旱,人們為年成擔憂。詩人可能處于寺廟環境,見證了寺廟中相關人員為求雨、乞糧等事宜的活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春天干旱后降雨帶來豐收,贊頌了寺廟中相關人物的作為和才情。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寺廟活動結合,語言通俗又具文學性,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寺廟文化方面有一定價值。
長白山中跨白驢,
偏提時掛小籃輿。
八騶朱雀航南路,
可似先生薄笨車。
泛論楊陸與蘇黃,
更把詩風向粵湘。
縱少崢嶸唐氣象,
清深細密亦升堂。
橫塞接青冥,天教作障屏。
陰崖閟冰雪,絕壑走風霆。
秦棧雄今古,行人恐晦暝。
驅車最高頂,長嘯起山靈。
半生饒負水云情,豈信貞松亦早傾。
不謂隔天還隔世,卻能無累學無生。
詩如獨鶴含霜潔,墨剩柔翰剪水橫。
惆悵茂陵書固在,不知何日索相呈。
虛樓深閉。闌角飛花墜。鴛甃上,苔紋細。塵昏青玉鏡,蠹損銀鉤字。人去后,轉頭春色都無幾。
帳捲蛛絲系。香冷爐灰死。沉想處,增憔悴。淚多衾易潤,膠澀弦難理。夜靜也,雨來風緊紗窗碎。
七年石城下,猶記別時顏。此日予重往,逢君應召還。時艱知念切,道路閱頭斑。且愜良辰賞,扁舟共采蘭。
舟行聞與見,不異在都時。何意平原道,欣瞻云漢儀。巢許箕山意,夔龍圣代私。寸心傾未得,風雨促分歧。
至人不礙世,出處亦何情。聞道綸扉上,于今待老成。因之懷鳳德,敢以付嚶鳴。自有冥鴻意,無煩猿鶴驚。
芳辰湊良會,哪得再尋常。不盡塵中話,兼多世外商。龍馴寧自性,鷗狎未飛翔。安石東山在,蒼生引望長。
法王法令沒周遮,一片虛凝絕點瑕。槌下不開諸圣眼,幾多騏驥困鹽車。
百丈堂前辨野狐,紫羅帳里撒真珠。誰家別館池塘里,一對鴛鴦水上浮。
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暢予情。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解劈當胸箭,因何只半人。為從途路曉,所以不全身。
煙波只艇著吾徒,
莼鲙秋風早憶吳。
左蟹右杯東計決,
醉來萬事付含糊。
借得雙游屐,山來一笑迎。
虛亭涵塔影,古殿走江聲。
仙去仍留暮,泉清尚愛名。
潤州回望處,煙火郁高城。
日出霜華碧瓦煙,敝袍畏立曉風前。
富非吾分猶奢望,老喜人稱尚少年。
久客渾忘長去國,不官自算始歸田。
苦無公子千金贈,辜負平生魯仲連。
游人只解游晴晝,
風雨朝昏盡屬君。
昆湖有真隱,金粟緬高風。
桑海遺民老,襄陽耆舊空。
人言虞仲里,又得小毛公。
廿載淮南別,吳江幾落楓。
何處尋詩可細商,
再步韻
那詩的韻味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此情超越時空處,
四海風煙繞夢鄉。
古人命意多神奇,千金駿骨市不疑。
杜陵野老慨瘦馬,郁勃寄興東郊詩。
翠巖昔日稱畫隱,生逢末造悲其時。
蹴踏四海滿荊棘,局蹐轅下傷塵羈。
神駿豈存食肉相,蘭筋豪骭標龍姿。
銅駝石馬當日盡禾黍,珍重乃受天家知。
不鳴不躍自矜寵,帝庸作歌誰賡詞。
惟公胸次同杜老,凌紙怪發抒襟期。
而胡江村老詹事,無能為役祇錄東郊瘦馬詩。
吾聞米芾奉敕作大字,潑墨染袖何淋漓。
孰若公詩掞天藻,一吐終古寒士硉矹胸中奇。
即今林下許問字,導夫先路猶孜孜。
晉也后生廁末座,杖履無恙欣追隨。
蹭蹬久同槽櫪困,感激還勵風云思。
安得長邀伯樂顧,養成毛骨供驅馳。
落紅都盡,長晝永、翠陰如幄。蜜熟靜蜂喧,鳩啼深樹,燕窺華屋。恰枝頭、梅子初肥,染就金丸將熟。忽冥冥、密雨垂絲,檐溜聽嗚瀑。
正清簟疏簾,屏山曲幕。歷爐煙似縠。讀畫敲棋無不可,白苧輕衫初著。
還記得、江上筳開,擘箋飛盞,名園金谷。問何日、一棹艎船帆影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