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圖二十四首 祝謝
春前作蠶市,盛事傳西蜀。
此邦享先蠶,再拜絲滿目。
馬革裹玉肌,能神不為辱。
雖云事渺茫,解與民為福。
春前作蠶市,盛事傳西蜀。
此邦享先蠶,再拜絲滿目。
馬革裹玉肌,能神不為辱。
雖云事渺茫,解與民為福。
春前舉辦蠶市,這盛大的事在西蜀流傳。此地祭祀先蠶神,拜了又拜后滿眼都是蠶絲。先蠶神馬革裹著如玉的肌膚,能顯神靈就不算受辱。雖說這事有些渺茫,但能給百姓帶來福祉。
蠶市:古代祭祀蠶神的集市。
先蠶:傳說中始教民育蠶之神。
馬革裹玉肌:關于先蠶神有馬皮裹少女化為蠶的傳說。
此詩創作于古代蠶桑業發達的時期。西蜀地區蠶桑生產興盛,有舉辦蠶市、祭祀先蠶神的傳統習俗。詩人目睹這一盛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西蜀蠶市祭祀先蠶神的盛事,突出百姓對蠶桑豐收的渴望。它反映了當時的民俗文化,在文學史上為研究古代蠶桑文化提供了生動資料。
木葉鼓霜風,寒聲秋幾倍。故人忽南歸,握手情何藹。珍重拜殊恩,桑梓增光彩。南度分水關,鄉音老無改。八面壺公山,青青久相待。月明遠馳思,離愁浩于海。
落落親朋一枕間,江湖魚鳥更相關。已知身外有馀地,自在胸中無數山。吏部文章今屬夢,承天明月孰同閒。滄浪髭發吾猶爾,只許浮云共往還。
雞鶩群爭盡日忙,一聲清唳晚風長。怪渠本具凌霄翮,苦傍人家覓稻粱。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晨趨東朵侍天顏,奏事班回帝輦還。才向內門需少選,諸珰又趣講筵班。須臾講殿報班齊,拜罷東升一半西。兩序公卿皆賜坐,史臣講讀右階隮。御前親賜密云龍,講罷分行帝在中。起揖坐嘗還再拜,侍臣趨出輦還宮。
五年不出獨何心,萬里行囊又一琴。難寫別離今日意,江門春水不如深。有心誰莫弄兒嬉,孔老枝條我亦知。風日小塘君不顧,竹林藤簟自皇羲。能將糟粕委諸書,影響人間不受驅。五百年中名世出,先王政教果何如。津頭日暮送夫君,別意那堪更遣聞。芳樹鳥啼山雨過,柴門空閉一溪云。玉臺居士玉臺眠,碧海三山病枕前。君欲有為休問我,白頭世事已茫然。會馀湯餅欲春闌,往即公程亦不難。不獨有官兼有子,老親嬴得一開顏。南風吹上石門舟,又到西華寺里游。記得聯舟此相送,而今空有雪盈頭。昔曾寄住長安寺,潦倒滄溟夢不回。何處思君還有夢,青山斜日兩徘徊。
山腹重云鎖晚煙,水光逐浪共天連。長橋疑作虹蜺似,落照扁舟湖上眠。
千官鵠立擁如云,羽騎驂驔部領軍。神武自今驚朔漠,建旄誰不頌吾君。
雪意將舒,梅魂乍綻,枝頭凍雀無聲。寒侵翠被,旅枕夢難成。博得消寒長夜,垂紙帳、燈火青螢。憑誰問,芒芒百感,清淚已如冰。心情零落盡,瘦顏絲鬢,種種堪驚。念悲歡離合,取次飄零。怎得槐安夢破,塵根在、何日方醒。尖風卷,頻催烏兔,彈指歲華更。
東鄰西舍總淳龐,后圃前廳盡植桑。莫道農家成寂寞,茂林好鳥奏笙簧。坐臥高樓萬戶低,山屏闌楯兩相齊。眼前塵障開除盡,暮雨朝煙入品題。澍雨昨宵漲小池,曉來庭院綠參差。兒童報道蔬堪摘,便好邀賓賞歲時。得請歸來恩許閒,細窺書卷飽看山。四郊卻道無禾黍,又為饑人不解顏。五旬無雨壟苗枯,少女誰家挽轆轤。也愛深閨幽靜好,半因饑餒半田租。才愁溽暑忽秋涼,人世誰同天運長。好展襟期酬令序,四山云物曉蒼蒼。高臺四望野連天,風月于茲豈有邊。三尺匡床紛計算,還知世界幾千千。田叟邀來為解蓑,飲君濁酒為君歌。莞然一笑還相問,昨夜月明詩幾多。村小不盈數十家,回回相見問桑麻。稚兒未任犁鋤力,也向溪頭解種瓜。
淡沲秋光鳥去還,風蒲煙柳水潺湲。林梢一抹鱗鱗碧,共指前山是別山。
不是生情薄桃李,廣陵一株名最高。俱飛蛺蝶莫猜忌,端為蜻蜓避伯勞。
朝朝弦管理新妝。摹艷史,幻柔鄉。今宵努力做檀郎。春在合歡床。鴛被底,珍重莫顛狂。
高燒絳蠟夜窗虛,客路平安報故居。寫罷八行交驛卒,家書飛遞等官書。
東風扇微和,旭日舒以遲。乾坤滿春意,萬象何熙熙。盛德爰在木,韶光良可怡。輕煙含草色,好鳥鳴花枝。底事縈我心,農功須及時。百谷播原野,雨旸無愆期。四海樂有年,載誦豳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