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帥新作止戈堂索詩謹賦三首 其二
都士萬家吁盜守,日行三百檄書馳。
蠻刀短楯相繩擿,章甫毛錐亦可支。
三道來攻吾設儆,千艘利涉爾焉知。
三州十萬歸農畝,櫜戢無窮歌頌詩。
都士萬家吁盜守,日行三百檄書馳。
蠻刀短楯相繩擿,章甫毛錐亦可支。
三道來攻吾設儆,千艘利涉爾焉知。
三州十萬歸農畝,櫜戢無窮歌頌詩。
城里萬戶人家呼吁有能抵御盜賊之人守護,一天三百里加急傳遞檄文。蠻人的刀和短盾牌相互配合,而文人的儒服和毛筆也可支撐局面。敵人分三路來進攻,我方嚴陣以待,敵人千艘船只想要順利渡河,他們哪能知道我方的厲害。三州十萬百姓回歸農田,兵器收藏起來,人們無盡地歌頌這和平。
都士:城里的人。吁:呼吁。盜守:抵御盜賊之人。
檄書:古代用于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fā)罪行等的文書。
蠻刀短楯:指少數民族的武器,蠻刀即少數民族的刀,短楯是短盾牌。繩擿:相互配合。
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這里代指文人。毛錐:毛筆。
設儆:設置警戒,嚴陣以待。
櫜戢:把兵器收藏起來,指停止戰(zhàn)爭。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可能處于邊疆或地方有外敵侵擾、盜賊橫行的情況,程帥新建止戈堂,說明其有抵御外敵、維護和平的功績,詩人應程帥之邀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程帥抵御外敵、保境安民的功績。特點是通過描寫戰(zhàn)爭局勢和和平景象的對比,突出程帥的能力。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人們對和平的渴望。
花城最好穆家亭,
一樹雙跗疊彩云。
似是將雛有先兆,
主林神為瑞斯文。
誤入葛洪家
說盡天涯話
爾我無自性
常光遍天下
廛市西頭別有天,芋區(qū)桃圃近相連。
繞城春水魚浮沼,負郭秋風鶴在山。
書幔影飄荷葉外,酒壚香入稻花邊。
主人高步瀛洲上,猶自哦詩憶輞川。
逐鹿心雖壯,
乘騅勢已窮。
終全蓋世氣,
絕意走江東。
幼磨鐵硯翁同學
晚捧銅槃客鮮從
十二相寧分虎鼠
兩家子各判豬龍
有時捫虱燈前話
亦或騎鯨海上逢
自是老人眠睡少
夢回原不為晨鐘
事向動中至,
思從靜馀生。
晝夜每遞代,
內境何由清。
別駕乘春訪勝游,禹門佳處重遲留。兩邊翠璧連天起,三級銀河入海流。變化豈無神異物,往來應有濟川舟。遙遙明德人知否,地辟天成幾萬秋。
雙旌曾向禹門游,別駕今來亦暫留。岸斷云霞開翠璧,天連棧閤駕黃流。千金尚想波心瓠,萬斛深期渡口舟。如此山川元不惡,可無詩句記春秋。
詩到齊梁后,
名多李杜浮。
誰能追正始,
蟪小豈知秋。
梅邊好與酒杯持,
寂寂牙檐短短籬。
但有詩人出佳句,
絕勝謏墓得金碑。
報衙課蜜日飛忙,競采群芳浥露香。睿筆寫生同化育,上林隨處駐春光。
午衙初報往來飛,采得花香兩翅歸。微物亦蒙歸睿思,君臣誼重識天機。
桃花扇底蟲沙劫。南都喬木傷心色。殘照下西岑。難為瑤草心。
天邊百雁過。金粉江山破。莫污女郎名。江南馮玉瑛。
鏤金鐫石切瑤琨,
深入詩家不二門。
刻畫工夫初亦苦,
終然芒角了無痕。
漫山白白與紅紅
小樹低叢看不供
總道楂花香氣好
就中偏愛玉瓏松
東歸一棹漢陽江,憑吊煙波發(fā)郢腔。三戶能消亡國恨,九歌不悟直臣憃。桃花野廟容誰誨,芳草孤洲氣肯降。只有高飛一黃鶴,樓前終古浪聲撞。
月明會泛洞庭艭,采采芙蓉又涉江。烏鵲南飛沈鐵戟,鱖魚西塞釀銀缸。心難爭命秋容瘦,事不如人壯志降。拋卻故園歸未得,一林黃葉舊鐙窗。
名園蹊徑本天成,一覽江山倍有情。
百戰(zhàn)尚思金鼓震,千秋猶作石鐘鳴。
鄱湖水遠孤帆出,廬岳云閒夕照明。
且向坡山樓上望,不須月下小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