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侍郎龍門寶應寺設齋
闕塞千巖入畫圖,八關修供柅征車。
半斤運泰賢將用,不二門深疾始除。
香缽凈羞熏寶席,法螺仙曲逗晴虛。
從茲定許陪登覺,肯效區區栗里輿。
闕塞千巖入畫圖,八關修供柅征車。
半斤運泰賢將用,不二門深疾始除。
香缽凈羞熏寶席,法螺仙曲逗晴虛。
從茲定許陪登覺,肯效區區栗里輿。
闕塞的千座山峰如畫卷般展開,在八關齋設齋供奉停下了遠行的車輛。賢能之人秉持中正平和之道發揮作用,進入不二法門才能消除疾病。香缽里潔凈的供品熏染著寶席,法螺吹奏出仙曲在晴朗的天空中回蕩。從此必定能陪伴著登上覺悟之境,怎肯效仿那局限于小天地的行為呢。
闕塞:即伊闕,在洛陽南。
八關修供:指設八關齋進行供奉。柅(nǐ):阻止,這里指停車。
半斤運泰:意思是秉持中正平和之道。賢將用:賢能之人發揮作用。
不二門:佛教用語,指平等而無差異之至道。
香缽:裝香和供品的缽。凈羞:潔凈的供品。
法螺:佛教法器。逗晴虛:在晴朗的天空中回蕩。
登覺:登上覺悟之境。
栗里輿:栗里是陶淵明隱居之地,這里指局限于小天地的行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和吳侍郎在龍門寶應寺設齋時所作。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文人雅士常參與佛教相關活動,詩人可能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通過此次設齋活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佛教修行的向往和追求覺悟。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佛教文化相結合,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突出,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與佛教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十年間,大魔交正陣,約度千重。狂弓迸箭暗窗,零落無窮。因心睡覺,透歷年、無礙真宗。興慧劍,群魔自然消散,獨聘威雄。出入銳光八表,算神機莫測,天網難籠。驅云掃霧蕩搖,法界無蹤。飛騰變化,任太虛、蕭瑟鳴風。巡四海,崢嶸□□,往來幾個人同。
遠公與客亦從容,未至當年似懶慵。送過虎溪元不惡,不妨門外聽松風。
情緣不斷自消滅,浮念欲生無起因。多謝鍊磨金出礦,敢辭枷鎖夢中身。
爛菊垂枝傍竹叉,清芬絕勝弄春花。洗觥繞徑酣吟賞,為惜西風老歲華。
飛錫何年住此山,長松修竹掩禪關。斜陽影里暮鐘發,三十六峰煙靄間。
蜀川東抱戰聲流,元夕來監舍畔州。莫把華燈照人淚,只堪掩面替民愁。
殘月和燈照弊帷,疏風乘隙入征衣。恰逢遠客思歸日,正是家人說夢時。
異類于人總不干,止聞列宿應郎官。區區女蝠并危燕,卻與蛟龍一例看。
隴頭水,征夫淚,征夫之淚滴隴頭,化為水入秦川流。水流向秦川,嗚咽鳴不巳。何因得天風,吹入君王耳。
庭草驚秋白露垂,冰輪漸覺度河遲。光臨鳳闕清鐘斷,寒入龍庭畫角悲。天際幾看鴻雁影,山中又老桂花枝。共知庾亮南樓夜,曾為勛名感鬢絲。
闌外芳塘半畝寬,波心月上涌金盤。酒醒盥漱天光里,捧得銀蟾掌上看。
江寒雨急仍北風,扣戶喜聞南巷翁。錦城鲊送蒲茅白,玉盌酒瀉桃花紅。三月忽驚春似客,百年那得老還童。一雙黃鸝寂無語,飛過小月高樓東。
疊使分梅,援琴存癬,中有捫天孤訟?!鰱|苕百斛哀潮,難湔深慟。云外衡陽雁凍。敢斗平沙三弄。問當年,呼酒長街誰共。啖蔗何方,書空余痛。并人間、奇愁如水,熨作凄涼千種。夕露凝,悲風動。腳氣媻姍,心精棄復,遲久形神交鬨。閑獨倚、寒江注目,雞蟲騰踴。居處端宜擁腫。聊且紛吾從眾。剪淞波、封與明堂清頌。我恥邯鄲,卿非蚊蠓。繼來今、南浦西疇,合謝毛錐抱甕。但食菜,休題鳳。
日落風生古洞,夜深月照寒潭。澄澄秋色凈煙嵐。獨弄圓明寶鑒。認得心田要妙,咄回世俗貪婪。自欣山谷臥松巖。情愿被粗食淡。
江南開山松十圍,石耳德色坡翁詩。胡孫夜半叫絕壁,宿客夢回風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