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太傅中書令張文節(jié)公挽詞三首 其三
平日開黃閣,茲辰奠素旗。
留侯嘗辟谷,巖說遂騎箕。
天迥哀笳咽,林長導翣遲。
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平日開黃閣,茲辰奠素旗。
留侯嘗辟谷,巖說遂騎箕。
天迥哀笳咽,林長導翣遲。
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您平日里在宰相府處理政務(wù),如今卻在此刻設(shè)下素旗祭奠。您像留侯張良一樣曾有遠離塵世之舉,又如同傅說一般逝去升天。天空高遠,哀傷的胡笳聲嗚咽;樹林漫長,送葬的羽扇移動遲緩。過往行人在此落淚,又何必非要看到峴亭碑才感傷呢。
黃閣:宰相官署。
素旗:白色的旗,用于喪事。
留侯嘗辟谷:留侯指張良,他曾學辟谷之術(shù),即不食五谷。
巖說遂騎箕:巖說指傅說,傳說他死后精神乘星上天。騎箕,指人死亡。
笳:胡笳,一種樂器。
導翣:送葬時用的羽扇。
峴亭碑:西晉羊祜鎮(zhèn)守襄陽時,常登峴山,死后百姓在山上建碑,見者落淚。
此詩應(yīng)是在張文節(jié)公去世后所作。張文節(jié)公曾任宰相,在任時應(yīng)頗有政績和威望。詩人為表達對他的悼念之情,創(chuàng)作此挽詞。
這首挽詞主旨是悼念張文節(jié)公,突出其身份地位和品德威望。以典故和景物描寫增添哀傷氛圍,在同類挽詩中展現(xiàn)出莊重典雅的特色,體現(xiàn)了對逝者的敬重。
不盡秋風至羽翰,報書猶可報詩難。半生失計甘雞口,此日冥心任鼠肝。柿葉懶題空自積,梅花從折負它寒。于今卻笑陶都水,才鬼誰能具眼看。
水巖真硯石膏腴,細奪仙人冰雪膚。報櫝多年矜美玉,投人暗路愧明珠。愁非善價偏難售,枉說奇珍不易圖。金錯囊中羞澀甚,少陵長是一錢無。
袁門西關(guān)失卻柱杖,木平萬載縣里拾得。恰似鄭州卻出曹門,何處待此左科禪客。
溪路多紆折,一程數(shù)十灘。崖欹度纜險,石淺溯舟難。樵徑迷深竹,鷗磯坐急湍。任君歸思切,信宿且加餐。
輸君杖履臨,草徑靜深深。野鳥隨晴步,鄰鐘答晚吟。飛沈皆有趣,窮達付無心。對月慳于酒,寒泉聊一斟。
云里樓臺暗幾層,長街醉臥憶吾曾。難憑夢寐成蝴蝶,且把生涯共友朋。匝地殷雷消困倦,漫天豪雨洗炎蒸。今宵義氣須千盞,何必他年更剪燈。
美玉孕頑石,明珠在深淵。光輝徹幽谷,麗澤照重泉。上帝有明命,嗜欲未開先。瞬息易放失,存之入緲綿。天人本無間,此氣常浩然。勿忘仍勿助,外誘胡能牽。
三見中朝入,徐行每后人。功庸身較晚,名譽眾常新。有句須同詠,今離似所親。政成應(yīng)必報,山郡易回春。自復林湖隱,相從卻恨稀。梅花年后白,江水去邊肥。世態(tài)紛紛改,交心特特違。暖晴當送別,敢望款柴扉。
孟秋辭殘暑,稍稍澄露晞。飛沙來填穴,玄鳥逝安歸。行人籌往路,還理篋中衣。夜永尚易晨,白日漸如馳。不惜流光逝,所惜來者非。玄蟬雖徵響,哀思竟陳誰。失志在饑寒,飽暖不可揮。
去春我過蜀江曲,今春爾望蜀江歸。六一宗家有馀慶,椿庭萱砌交晴輝。旨丼猶是秋官祿,繡錦新裁萊子衣。一幅蕭閒鄉(xiāng)閭?cè)ぃ最^相送念相違。
雜虜寇銅鍉,征役去三齊。扶山剪疏勒,傍海掃沈黎。劍光夜揮電,馬汗晝成泥。何當見天子,畫地取關(guān)西。
秋風搖落客天涯,徙倚高樓夕照斜。縱有白衣來送酒,依然不見故園花。
珍重東臺老,英聲舊所聞。能懷吐哺意,豈但枉書勤。得士看如許,持心定不群。愿言推此志,清濁見朋分。
我愛公能敦道義,結(jié)交原不羨黃金。乞身歸隱少塵事,教子讀書多古心。云蘿匝地午陰合,風竹滿窗秋意深。幾時相過敘清話,綠酒尊前還共斟。
利端始萌芽,忽復成禍根。名虛買實禍,將相安足論。驅(qū)驢上邯鄲,逐兔出東門。離官寸亦樂,里社有拙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