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將三首 其三
薄伐乃中謀,和親非上策。
匈奴負漢恩,男兒喜邊檄。
故歲出定襄,今年救張掖。
沙平落日黃,月迥遙峰白。
急擊右地兵,連俘月支馘。
幕府省文書,家人非尺籍。
夜拔五嶺旗,晨追六騾跡。
陛下焚謗書,孤臣勒燕石。
薄伐乃中謀,和親非上策。
匈奴負漢恩,男兒喜邊檄。
故歲出定襄,今年救張掖。
沙平落日黃,月迥遙峰白。
急擊右地兵,連俘月支馘。
幕府省文書,家人非尺籍。
夜拔五嶺旗,晨追六騾跡。
陛下焚謗書,孤臣勒燕石。
以武力征伐才是恰當的謀略,和親并非上策。匈奴辜負漢朝的恩德,男兒們喜歡奔赴邊疆作戰。去年出兵定襄,今年又去救援張掖。沙地平坦,落日映得一片昏黃,月亮遙遠,照著遠處山峰泛白。迅猛攻擊匈奴右地的軍隊,接連俘獲月支人的首級。幕府中減少了文書事務,家人也不在軍籍之中。夜里拔掉敵人五嶺的旗幟,清晨追蹤敵人六騾的蹤跡。陛下焚燒詆毀大臣的書信,孤臣我要在燕然山石上刻功。
薄伐:征伐,出自《詩經·小雅·出車》“薄伐玁狁”。
中謀:恰當的謀略。
和親:指漢族封建王朝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聯姻。
負:辜負。
邊檄:邊境的檄文,這里指邊境戰事。
定襄:古郡名。
張掖:古郡名。
月迥:月亮遙遠。
右地:匈奴右賢王所管轄的地區。
月支:古代西域民族名。馘(guó):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以計數獻功。
幕府:軍隊出征時辦公的營帳。
尺籍:軍籍。
六騾:匈奴的一種良馬,這里代指匈奴軍隊。
謗書:詆毀他人的書信。
勒燕石:東漢竇憲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勒,刻。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古代中原王朝和匈奴的長期沖突有關。在歷史上,漢朝與匈奴之間時而和親,時而戰爭。詩人可能生活在一個邊疆戰事頻繁的時期,目睹或聽聞了眾多漢軍抗擊匈奴的事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征伐匈奴、建立戰功的贊賞和向往。
這首詩主旨明確,強調征伐匈奴的必要性,展現了漢軍的英勇作戰。其特點是意境雄渾,情感豪邁,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邊疆戰事的關注和愛國情懷。
李白詩中聞未識,謝莊賦里見長思。今朝得爾心雖喜,致謝慚無吐鳳詩。
虛隱即大隱,羽流豈凡流。早佩玄都箓,晚陪松子游。步虛清籟夕,燕坐絳河秋。歲歲槎來去,如儂博望侯。
雉朝飛兮下公堂,時飲啄兮來山梁。馴柏臺兮擾車傍,性耿介兮體文章。無重譯兮致越裳,德澤加兮仁風翔。嘉瑞薦兮貺穹蒼,公輔政兮帝道昌。
盛生家住吳山下,前代風流多見畫。此圖三尺更清奇,野水疏林澹瀟灑。風平云凈霽景鮮,玻瓈倒映水中天。鑒湖洞庭不可辨,隔浦山光落釣船。蕩舟者誰定曾識,渺渺相望似相覓。尋常一曲滄浪歌,醉倚汀沙白鷗側。鴟夷羊裘世久無,浮世虛名安足沽。放懷縱意任所適,何處煙波無釣徒。
嘯傲空齋靜,窮陰入夜除。自憐多偃蹇,何以荅居諸。犬馬懷丘壑,龍蛇任卷舒。焚香初隱幾,剪燭一攤書。地主紛陳席,兒童遞薦蔬。情深忘酩酊,心折漫躊躇。曉漏催偏急,孤床夢轉虛。王孫芳草路,明月倍愁余。
少年基一簣,長歲足三馀。忽作飛黃去,頓超同隊魚。尊前八采句,窗下十年書。定作牛腰束,傳抄聽小胥。
景色為誰好,新愁入我深。白云空望斷,老病更侵尋。睥睨開青嶂,郊原鎖暮陰。行藏今古異,同地不同心。
誰言紅艷占春多,風雨真成一擲梭。何似水花秋更好,才逢四月已開荷。
上疏歸來空皂囊,未妨隨意宿僧房。舊題歲月那堪數,慚愧平生一瓣香。
大小湘流繞訟庭,使君日對數峰青。西將錦石為天柱,北倚香山作玉屏。白鹿春行蒲媼地,嘉魚冬膾大中亭。舟過欲識神明守,未忍揚帆入杳冥。
濁浪千年恣意行,至今猶作怒潮聲。何當更有承平日,遂使人心徹底清。
朝上泰山,郁何盤盤。崩崖薛嵥,石齒闌班。虺蛇橫樹,虎豹當關。憭哉栗栗,曷以盤桓。暮上泰山,白日西匿。前有榛莽,后有鬼蜮。道險天寒,饑不得食。欲見云君,何由可得。泰山巍巍,魯邦所宗。智矣齊相,七國之雄。二桃何甘,以殺三士。惟其忍心,嗟嗟晏子。虞羅藏機,蜂蠆致螫。口舌之微,慘慘戈戟。長沙竄誼,汨羅沉平。誰為始禍,嗟嗟晏嬰。
置酒中堂,伐絲比簧。湎以益歡,志人慨慷。慨慷生跡,類此繁響。盈盈在耳,忽忽淪往。灼灼其華,朔凋春敷。所并枝葉,不作根株。勞我以人,伊何莫遐。天地偶爾,逢之者嗟。仰窮二曜,高不得掇。頫即大壑,深不得沒。王喬安期,服食難量。錮茲委蛻,僅三千霜。
定林去喧俗,鹿野山俟霞。香風流梵琯,澤雨散云花。
前朝到閘南,冰開春意動。寒風先觱發,日色尚曈眬。老翁禮頗恭,側立手先拱。殷勤謝官儂,筠籠野果重。顧我守官下,仁惠愧劉寵。其位偪而卑,惟知短檄捧。舉袖謝老翁,毋以斯言恐。我見誠暖姝,我才甘散冗。歲晚星回天,雪晴雨收腳。畦丁昨夜來,老竹如新斮。我本一書生,紙上守糟粕。治圃非素長,方欲求其略。吁嗟天下人,方以鄰為壑。人心自爾殊,化工無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