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蘇先生挽詞 其一
稱味欒城舊,潛光谷口棲。
雄文聯組繡,高論吐虹霓。
遽忽悲丹旐,無因祀碧雞。
徒嗟太丘德,位不至公圭。
稱味欒城舊,潛光谷口棲。
雄文聯組繡,高論吐虹霓。
遽忽悲丹旐,無因祀碧雞。
徒嗟太丘德,位不至公圭。
曾聽聞欒城蘇家美名遠揚,蘇洵曾在谷口隱居潛心。他的文章如精美的組繡般華麗,高妙的言論似虹霓般絢爛。突然傳來他去世的噩耗,悲看那喪幡飄動,卻無法去祭祀他。只能徒然感嘆他有太丘長陳寔般的品德,可惜官位卻沒能達到公卿之位。
欒城:指蘇轍,蘇轍號欒城,這里以“欒城”代指蘇家。
潛光谷口棲:蘇洵曾隱居于四川眉山,谷口可能泛指隱居之地。
組繡:精美的絲織品,比喻文章華麗。
虹霓:彩虹,比喻言論高妙。
丹旐(zhào):喪幡。
祀碧雞:祭祀神明,這里表示祭祀蘇洵。
太丘:指東漢陳寔,曾任太丘長,以德行著稱。
公圭:公卿的玉圭,代指公卿之位。
蘇洵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稱“三蘇”。此詩是在蘇洵去世后所作,當時蘇家在文壇已頗具聲名,但蘇洵一生仕途不順。作者寫此詩表達對蘇洵的悼念與惋惜。
這首詩高度贊揚了蘇洵的文學才華和品德,同時為其未得高位而惋惜。它體現了蘇洵在當時文壇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人們對他的敬重。
瓊樹扶疏壓瑞煙,玉皇朝客滿花前。東風小飲人皆醉,短尾青龍枕水眠。
春正媚。閑步武陵源里。千樹霞蒸紅散綺。一枝高插髻。飛過洞庭煙水。酩酊莫教花墜。鉛鼎溫溫神謁帝。何曾真是醉。
風高露冷,又報重陽候。過雨群山倍明秀。正披巖、紅葉接徑黃花,堆錦繡,裊裊清香依舊。凝神望久。思入無何有。回首溪邊聽長溜。念人生如夢,世事無涯,空汨沒、爭似吾家拂袖。據盤石、容膝坐忘機,看天末飄飄,斷云歸岫。
白日無光止水寒,臣心逾苦骨逾酸。時當陰雨憂方切,勉濟云雷屯且盤。致主有心歸一德,招魂無厲逐偏安。南都應是神游處,羊祜碑前淚萬般。
玄其衣,纁其裳,瓊琚玉玖鳴鏘鏘。端而容,肅而止,儀冠峨峨若山峙。主群祀,禮百神,精明之德通天人。上郡城邊無吠狗,駿馬旃裘望風走。李廣汾陽是其偶,吁嗟若人古良守。
群峰矗矗暮云連,蘿磴逶迤鳥道懸。落葉深深門半掩,疏花歷歷客猶眠。巖端飛瀑為青雨,江上歸舟溯碧煙。應認個中奇絕處,昔年洪谷屬君傳。
黃昏時,窗前夜合紅絲絲。紅絲絲。微含清露。輕裊涼飔。人間無復新相知。人生只合長相思。長相思。回廊繞遍,細數花枝。
江上秋高霜早。云靜月華如掃。候雁初飛,啼螀正苦,又是黃花衰草。等閑臨照。潘郎鬢、星星易老。那堪更、酒醒孤棹。望千里、長安西笑。臂上妝痕,胸前淚粉,暗惹離愁多少。此情誰表。除非是、重相見了。
帝懷永圖,治古是憲。四方守臣,惟屏惟翰。在昔艱難,弗惠訓典。跨都連城,高牙以建。有土有民,肆乃征繕。以息以容,終焉叛渙。凡今帥臣,狃厥聞見。匪革亂原,曷清多難。帝告庶邦,式是典彝。元侯顯父,戚臣宗支。正乃封圻,予一人是毗。凡曰附城,罔爾俾之。畜兵厚賦,靡爾得私。毋兇而國,作福作威。天子有命,疇敢不祗。子孫承承,唯萬世規。
浮岸冰凘,立春天氣。悄萌多少閒滋味。柔風暗送彩云歸,枯枝巧鏤青空碎。分聚難期,去留無計。琴床書枕供憔悴。錦鱗欲訴不成篇,封藏一紙傷心淚。
十室黃茅屋,千峰紅葉村。喧厖蠻俗異,質樸古風存。雞犬連猺洞,牛羊到縣門。殘年歷荒徼,遙布圣明恩。薄俗山川異,窮邊井邑空。桂林冬少雪,茅屋夜多風。不寐愁聞柝,無家信轉蓬。長懷戢奸宄,隨處問疲癃。
君不見富家翁,舊時貧賤誰比數。一朝金多結豪貴,萬事勝人健如虎。子孫成行滿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自矜一身忽如此,卻笑傍人獨愁苦。東鄰少年安所如,席門窮巷出無車。有才不肯學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長安少年不少錢,能騎駿馬鳴金鞭。五侯相逢大道邊,美人弦管爭留連。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安知憔悴讀書者,暮宿虛臺私自憐。
同榜悠悠感歲華,晨星落落散天涯。除書又拔吳中俊,處世真如海上槎。內史之官先過里,宣公封事久名家。南歸欲訪巢居閣,肯檄林僧一供茶。
城南桴鼓轉相驚,卻憶漁舟問水程。千頃江波鷗出沒,數家茅屋樹枯榮。客行落日凝愁思,人隔疏煙聞笑聲。惆悵竹籬沽酒處,夜深燈火不勝情。
彤閣鐘鳴碧鷺飛,皇君催熨紫霞衣。丹房玉女心慵甚,貪看投壺不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