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白發有感
昔人三十二,已賦二毛悲。
況乃逾強仕,何能怨始衰。
星星簪外出,冉冉鑒中垂。
顏負前丹渥,心驚故石移。
袁公憂漢室,蜀客問湘累。
此際重搔首,孤懷君詎知。
昔人三十二,已賦二毛悲。
況乃逾強仕,何能怨始衰。
星星簪外出,冉冉鑒中垂。
顏負前丹渥,心驚故石移。
袁公憂漢室,蜀客問湘累。
此際重搔首,孤懷君詎知。
古人三十二歲,就已為頭發花白而悲嘆。何況我已過了四十歲,怎能抱怨剛開始衰老。白發從發簪旁星星點點地冒出來,在鏡中緩緩地垂落。容顏不再像從前那樣紅潤,看到自己的變化內心驚悸如巨石移動。袁公曾為漢室憂慮,蜀客曾詢問屈原的遭遇。此時我再次撓頭,這份孤獨的情懷你怎會知曉。
二毛:指頭發黑白相間,即花白的頭發。
強仕:《禮記·曲禮上》:“四十曰強,而仕。”后因以“強仕”為四十歲的代稱。
星星:形容白發點點。
冉冉:漸進的樣子。
丹渥:紅潤。
袁公:指東漢袁安,他曾為漢室憂慮。
蜀客:指西漢揚雄,他曾作《反離騷》以吊屈原。湘累:指屈原,屈原投湘水而死,故云。
詎:豈,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已過四十,可能在人生經歷了一些起伏后,面對衰老,結合當時社會狀況或自身境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或許當時社會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引發詩人的憂慮。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衰老和抒發內心憂慮。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將自身情感與歷史人物相聯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詩人在特定階段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情感價值。
同伴催歸意未能,清霜冷透薄羅層。從教月墜燈光少,本為閑行不為燈。
會當水擊三千里,鵬欲圖南。背負青天。振翮高沖云漢間。豈因風雨謀趨避,危局能安。手挽狂瀾。自信人生二百年。
生靈膏血是緡錢,買得珍珠顆顆圓。痛惜鮫人在深海,風潮沉溺幾多船。
舟行日日雨如泉,微晴長年呼開船。乍可半里復淋漓,沙昏海黑天似穿。滿船載雨復載雪,撲被沾衣冷侵骨。夜來滴滴江上聲,床頭點點夢中咽。披衣起坐漫呼燈,孤舟颯颯興漫增。老奴船頭相為語,雨聲斷續聽不能。
陰霾結就笑天吳,眾壑風鳴夜未徂。電劃雷從頭上過,雨來人似甕中呼。野航支漏唯孤簟,滄海浮珠有畫圖。想見微明云欲曙,水痕處處隱平蕪。
朝陽動湖水,春色入名園。邑人千萬戶,日日望朱幡。
芙蓉闕下玉書宣,午日恩頒侍從前。寶葉光分仙島月,靈符香綴御爐煙。歲時舊自荊人記,風俗曾經漢史傳。聞道宸游臨太液,龍舟鳳管畫樓邊。
西北生浮云,爾臥三山陽。捧檄鎮雄藩,云卷蒼天張。綵鹢浮新河,蘇臺玩蓮芳。黃生江海士,斐然孔門狂。高車一以過,白衣忽相忘。揮手自茲去,錦袍耀三湘。持衡平江夏,皞然黎元康。蒼梧見鴻沒,黃陵聽歌傷。金鋮秀竹月,赤壁松蘿霜。安陸九井深,衡山五峰長。夙昔慕此地,何時理行裝。來尋桃花嵓,醉倚桃花傍。幽索鳳眼繡,笑持虎盤囊。倘遇鶴上人,玉臺以徜徉。
梁鴻不見忽經時,獨把清秋寄竹枝。聞道書床披素問,岐黃應有洗心醫。
鸞輿回峪嶺,羽騎度巖河。仰睇石景山,俯瞰桑乾河。桑乾水流何太急,狂飆卷浪高千尺。浮澌穿石吼風雷,新漲奔崖亂云日。圣主顧且驚,拊髀呼近臣。僅一衣帶水,泛濫愁吾人。況復河源來天上,湯湯百折經龍門。盤旋九曲銀潢轉,澎湃八弦滄海翻。頻年徐邳無安流,白日蛟龍走林阜。縱有田閭豈足依,即云疏筑那堪久。少府徒聞請萬緡,天吳時復憂千畝。金簡誰嗣敷土功,玄圭應待濟川手。微臣稽首頌吾皇,儆予今復繼陶唐。欲笑秦王稱德水,還輕漢武筑宣房。坐令蒿萊化禾黍,還教沮洳變康莊。載德老農歌擊壤,洪河萬里浮榮光。
墓表湯陰嵇侍中,后先躡屐偶雷同。難將譙羽系苕葦,未許頹桑指螮蝀。泣血江河為吊鳥,忘情草木感秋蟲。潛虬植發暮潮黑,秀纈峰青想九嵏。
嗟哉何物名與利,奔走海內無窮已。紛紛之中誰獨超,嘉魚兩卿伯仲李。仲卿見道何太先,三十不復舉進士。徒行萬里訪白沙,欲挽南溟供洗耳。伯卿少貶來京師,三年大理何曾理。支頤終日望西山,眼近薄書如著瞇。有時開口恣雌黃,上到周公下朱子。瑰詞異論駭傍人,造謗興訛殊未止。我生與世百無合,門報君來僮仆喜。小齋款語每終日,儀部君謙昔參此。君謙去矣君尚留,君今復去吾何以。家居苦貧仍歲惡,往往人家半扉水。午煙未起朝爨清,且趁官家五升米。謂予不爾弟書來,黃公山下臺成矣。從來一士系興衰,胡為閒此兩兄弟。未論救敗與扶顛,激懦廉頑功不細。送君極目洞庭波,木落瀟湘風暮起。
西還北去各經春,暫別俱為久客身。江上寂寥同賦地,水邊朝暮閉門人。蛙求怒敵行階草,鳥引饑雛踏甑塵。報與窮途狂大阮,陳平家巷古來貧。
酒醒窗明月半川,怯將病齒漱寒泉。樓西別有清秋色,一片淮山在曉煙。
頭頂藍天。腳踏炎煙。聽轟隆、震動坤乾。長征碧落,軌道橢園。看快如梭,閃如電,輕如煙。莫嘆空前。峰頂高攀。賽鯤鵬、展翅爭先。聲傳寰宇,韻滿大千。歷瑤池旁,月宮畔,銀河邊。